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端侧AI通过将大型语言模型(LLMs)部署在边缘设备上,解决了传统云端部署带来的网络延迟、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个性化、更即时的体验。存算一体技术则通过将存储与计算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效率和能效。本文将深入探讨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端侧AI、存算一体、近存计算、NPU、异构计算、市场趋势、技术发展
一、端侧AI的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端侧AI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预计从2022年的152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1436亿美元,这一近十倍的增长反映了市场对边缘AI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端侧AI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制造、汽车、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端侧AI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存算一体技术的成熟。存算一体技术通过将存储与计算深度融合,克服了传统架构的瓶颈,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例如,近存计算(PNM)通过将计算单元靠近内存单元,减少了数据传输路径,提升了访存带宽和效率,适合大规模并行处理和优化内存带宽的应用场景。此外,存内处理(PIM)和存内计算(CIM)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为端侧AI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在硬件方面,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也为端侧AI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NPU专为AI计算任务设计,能够高效处理标量、向量和张量数学运算,显著提升了AI应用的性能和能效。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NPU的设计也在不断优化,以满足多样化的AI用例需求。
端侧AI市场的快速增长还体现在设备出货量上。根据预测,AI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6%增长到2028年的54%,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63%。AI PC的出货量也在迅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AI PC的出货量将达到1.14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43%。这一趋势表明,端侧AI技术正在逐渐普及,并将成为未来智能设备的核心功能之一。
二、存算一体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存算一体技术是端侧AI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在于将存储与计算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计算能效的数量级提升。存算一体技术主要分为近存计算(PNM)、存内处理(PIM)和存内计算(CIM)三种类型,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近存计算通过将计算单元靠近内存单元,减少数据传输路径,从而提升访存带宽和效率。这种技术适合需要大规模并行处理和优化内存带宽的应用场景,例如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近存计算的典型实现包括基于HBM(高带宽内存)的2.5D封装技术,以及华邦电子开发的CUBE(定制化超高带宽元件)技术。CUBE技术通过3D堆叠和异质键合技术,提供了高带宽、低功耗、紧凑尺寸的存储解决方案,特别适合边缘AI设备。
存内处理则是在存储芯片内部嵌入计算单元,使存储器本身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这种技术适合数据密集型任务,能够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能效比。存内处理的典型应用包括语音识别、数据库索引搜索和基因匹配等。例如,基于DRAM的存内处理技术通过在DRAM芯片内部集成处理单元,实现了大吞吐量、低延迟的片上处理能力。
存内计算则是将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深度融合,使存储单元直接参与数据处理。这种技术适合高并行性计算和定制化硬件优化,能够消除数据访存延迟。存内计算在AI算法中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中提供了向量矩阵乘的加速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存算一体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华邦电子的CUBE技术通过3D堆叠和异质键合技术,提供了高带宽、低功耗、紧凑尺寸的存储解决方案,特别适合边缘AI设备。CUBE技术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端侧AI对高性能、低功耗的需求,还为模组制造商和SoC厂商提供了极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三、端侧AI与存算一体技术的未来趋势
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的未来发展将围绕更高性能、更低功耗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展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端侧AI将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例如智能汽车、智能安防、物联网等。存算一体技术也将不断演进,以满足端侧AI对计算效率和能效的更高要求。
在硬件方面,NPU的设计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针对边缘设备的NPU将更加注重低功耗和高能效,而针对数据中心的NPU则将更加注重高性能和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此外,异构计算架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将CPU、GPU、NPU等多种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实现最佳的性能和能效平衡。
在存储技术方面,DRAM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密度、更低功耗和更高带宽的方向发展。例如,3D DRAM架构通过垂直堆叠存储单元,显著提高了存储密度和性能。此外,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应用,如IGZO(氧化铟镓锌)、高k介电材料和极紫外光刻(EUV)技术,也将为DRAM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应用方面,端侧AI将逐渐从单一的语音和图像识别扩展到多模态交互,例如结合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模态的输入和输出。这种多模态交互将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更加智能的体验。此外,端侧AI还将与物联网、5G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加广泛的智能化应用。
四、产业链发展与竞争格局
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链环节,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等。在芯片设计领域,NPU和存算一体技术的开发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持。例如,华邦电子通过与联电、智原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成功开发了CUBE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边缘AI设备。
在制造领域,先进的封装技术是实现存算一体和异构计算的关键。例如,TSV(硅通孔)技术和3D堆叠技术的应用,使得芯片能够在更小的尺寸内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此外,封装测试环节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端侧AI设备对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的要求。
在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方面,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涵盖了从消费电子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汽车到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例如,智能汽车中的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安防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物联网中的智能传感器网络等,都对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竞争格局方面,端侧AI和存算一体技术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芯片设计领域,寒武纪、瑞芯微、国科微等企业通过不断推出高性能的NPU产品,占据了市场份额。在存储领域,华邦电子的CUBE技术凭借其高带宽、低功耗和紧凑尺寸的优势,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在封装测试领域,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相关FAQs:
问:端侧AI与云端AI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端侧AI将计算任务部署在边缘设备上,具有更低的延迟、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和更好的隐私保护。而云端AI依赖于强大的服务器进行计算,需要持续联网,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
问:存算一体技术的优势是什么?
答:存算一体技术通过将存储与计算深度融合,减少了数据传输路径,提升了计算效率和能效。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特别适合高并行性和数据密集型任务。
问:CUBE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
答:CUBE技术主要应用于边缘AI设备,如智能安防、智能汽车、物联网等。它提供了高带宽、低功耗和紧凑尺寸的存储解决方案,特别适合对性能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