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林牧渔行业海外饲料市场洞察之印尼篇:水产养殖量达1463万吨,产业链一体化成竞争关键

农林牧渔行业海外饲料市场洞察之印尼篇:潜力蓝海待挖掘,产业布局正当时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国联民生证券于2025年3月9日发布的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海外饲料市场洞察之印尼篇:潜力蓝海待挖掘,产业布局正当时》,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在全球农业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东南亚市场正成为国际饲料企业竞相布局的热点区域。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在饲料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2年印尼水产养殖量已达1463.39万吨,家禽肉产量415.78万吨,2002-2022年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3.63%和6.85%,这一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为饲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印尼饲料市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多元化的养殖结构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水产养殖业呈现出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2023年复合增速8.49%),印尼居民的蛋白质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带动了整个养殖业规模和饲料需求的扩张。在这一过程中,CPIN、Japfa等本土龙头企业与海大集团等国际企业正通过产业链一体化策略,争夺这一潜力市场的制高点。

一、养殖业规模扩张驱动饲料需求持续增长

水产养殖专业化趋势显著,核心品类集中度高

印尼水产养殖业已形成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格局,主要品类集中度持续提升。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2022年水产养殖产量中(剔除藻类),鲶鱼(含巴沙鱼)、罗非鱼和虾类三大品类合计占比达到67%,其中鲶鱼占比26%、罗非鱼24%、虾类17%。从产值角度看,虾类虽然产量占比仅17%,但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产值占比高达36%,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水产养殖品类。这种"产量以鱼为主、产值以虾为主"的结构,反映出印尼水产养殖业差异化发展的特点。

从养殖方式来看,印尼已形成以静水池和简易养殖池为主导的生产模式。2022年数据显示,这两种养殖方式的产量占比分别为39%和38%,合计达77%。值得注意的是,与2018年相比,养殖池、鱼塘和稻田的产量占比有所上升,而浮网养殖则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印尼水产养殖正在向更集约化、可控性更强的方向发展。这种转变对饲料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针对不同养殖方式开发专用饲料产品,并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

在地域分布上,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构成了印尼水产养殖的"双核心"。爪哇岛凭借密集的人口、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养殖技术,贡献了全国43%的水产养殖产量;苏门答腊岛则依靠广阔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自然条件,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这种区域集中度高的特点,使得饲料企业能够采取"重点区域突破"的市场策略,有效降低物流和市场开发成本。

家禽养殖规模持续扩大,饲料需求结构稳定

印尼家禽养殖业在过去二十年保持了稳健增长态势。FAO数据显示,2002-2022年期间,印尼家禽肉产量从110.48万吨增至415.78万吨,复合增长率达6.85%;家禽存栏量从126441万只增至354078万只,复合增长率为5.28%。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使印尼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家禽生产国之一。

从品类结构看,肉鸡在印尼家禽产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2年数据显示,肉鸡占比高达88%,其次为土鸡(7%)、蛋鸡(3%)和鸭肉(2%)。这种高度集中的品类结构使得禽类饲料配方相对标准化,有利于饲料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与水产养殖类似,家禽养殖也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性,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分别占总存栏量的62%和20%,这种分布特点为饲料企业的区域化运营提供了便利。

表:印尼主要养殖业产量及增长情况(2002-2022)

品类 2022年产量 2002-2022年复合增长率 主要养殖区域 区域集中度
水产养殖 1463.39万吨 13.63% 爪哇岛、苏门答腊岛 两岛合计占比72%
家禽养殖 415.78万吨 6.85% 爪哇岛、苏门答腊岛 两岛合计占比82%
生猪养殖 恢复性增长 波动较大 小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 非穆斯林地区为主

二、消费升级重塑饲料市场需求格局

人均蛋白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升级

印尼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饲料市场提供了强劲的需求支撑。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2-2023年期间,印尼人均GDP增长超五倍,复合增速达8.49%。这一经济增长直接推动了居民饮食结构的升级,根据OECD统计,同期印尼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从21.0公斤增长至42.4公斤,禽肉人均消费量从2.5公斤增至8.1公斤,猪肉人均消费量从0.45公斤上升至0.63公斤。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仍在持续,为养殖业和饲料市场创造了长期增长空间。

从蛋白质供应角度看,印尼人均每日动物蛋白供应量已从2002年的12.94克增长至2022年的29.7克,复合增长率为4.24%。这一数据虽然仍低于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动物蛋白在总蛋白质供应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反映出印尼居民饮食结构正在从以植物蛋白为主向动植物蛋白均衡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为以鱼粉、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的动物饲料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横向对比来看,印尼的蛋白质消费仍存在较大增长潜力。2023年数据显示,印尼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42.4公斤,低于越南的55公斤和马来西亚的50公斤;人均禽肉消费量8.1公斤,远低于马来西亚的30公斤。随着印尼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差距有望逐步缩小,为饲料市场创造额外的增量空间。

饲料产量稳步提升,原料供应结构面临调整

在养殖业扩张和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印尼饲料产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根据APPI和印尼农业局数据,印尼饲料产量从2015年的159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130万吨,复合增长率为3.72%。这一增长过程中,2020年因新冠疫情导致的短暂下滑并未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2021年后产量迅速恢复并创下历史新高。

印尼饲料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禽料占据绝对主导地位。ALLTECH数据显示,2023年禽料在总产量中占比高达85%,其中肉鸡饲料占62%,蛋鸡饲料占23%;水产饲料占比约9%,猪和牛饲料合计仅占6%。这种结构反映了印尼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也与当地居民的蛋白质消费结构相匹配。

饲料原料供应方面,印尼呈现出"玉米自给、豆粕依赖进口"的特点。OECD数据显示,2015-2023年印尼玉米自给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而大豆进口依存度约为80%。从配方结构看,玉米在肉鸡和蛋鸡饲料中占比分别达40%和50%;豆粕占比分别为25%和20%。这种原料结构使得印尼饲料产业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0年全球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就曾对印尼饲料产量造成明显冲击。

表:印尼饲料原料供需结构对比

原料品类 自给率 在禽料中占比 主要进口来源 价格波动影响
玉米 >90% 40-50% 少量进口 影响相对有限
豆粕 ~20% 20-25% 美国、巴西、阿根廷 影响显著
鱼粉 部分自给 5-8% 秘鲁、智利 中等影响

三、产业链一体化成为竞争关键

本土龙头企业横向整合,构建规模优势

印尼饲料市场已形成以CPIN、Japfa为主导的竞争格局。Maliindo数据显示,2023年CPIN以35%的产能市占率位居第一,Japfa以20%的份额排名第二,两家企业合计占据过半市场份额。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使得新进入者面临较高壁垒,也促使现有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巩固竞争优势。

CPIN作为市场领导者,建立了从饲料生产到禽类养殖、屠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公司禽类饲料板块销售额达16.52万亿印尼盾(约合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7%。CPIN的独特优势在于其"Nucleus Plasma Partnership"合作模式,通过与个体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既保障了原料供应,又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截至2023年,该项目已吸引14496名农民合作伙伴,2021年启动的玉米种植伙伴计划也与10780名种植户展开合作,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玉米供应。

Japfa则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强化竞争力。公司拥有16座禽类饲料厂和5座水产饲料厂,2023年动物饲料板块销售额达33.3万亿印尼盾(约合21.2亿美元)。Japfa的产业链覆盖从上游饲料生产、育种孵化,到中游养殖加工,再到下游品牌建设的全环节,这种深度整合使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质量、成本和供应链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Japfa在水产饲料领域也进行了重点布局,这为公司在印尼水产养殖专业化趋势中赢得了先机。

国际企业本地化布局,复制成功模式

中国海大集团是国际企业在印尼市场的成功代表。自2017年布局印尼市场以来,海大集团已建成多个饲料生产基地,其中包括2024年开业的楠榜饲料工厂,设有2条禽料线、1条虾料线和1条膨化鱼料线。海大在印尼的独特策略是将国内成熟的"饲料+种苗+动保"全产业链模式复制到当地,形成一体化竞争优势。

海大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公司海外饲料销量达240万吨,同比增长40%,其中印尼市场贡献了重要份额。海大的成功关键在于本地化运营策略,包括针对印尼养殖特点调整产品配方、建立本地技术服务团队、适应直接对接养殖企业和农户的销售模式等。这种深度本地化使海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比较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的竞争策略可以发现,产业链整合是共同选择,但侧重点有所不同。CPIN、Japfa等本土企业更注重横向规模扩张和上下游延伸,而海大集团则更强调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输出。这种差异化竞争促进了印尼饲料市场的整体发展,也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常见问题解答

印尼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印尼水产养殖已形成以鲶鱼(含巴沙鱼)、罗非鱼和虾类为主导的品种结构。2022年数据显示,这三大品类在产量中合计占比达67%,其中鲶鱼占26%,罗非鱼24%,虾类17%。从产值角度看,虾类虽然产量占比不高,但由于单价较高,贡献了36%的产值,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养殖品种。

印尼饲料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是什么?

印尼饲料市场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一是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2023年复合增速8.49%)带来的蛋白质消费升级;二是水产和家禽养殖规模的扩大(2002-2022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3.63%和6.85%);三是养殖方式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型带来的饲料需求结构变化。这三大因素预计在未来5-10年仍将持续发挥作用。

印尼饲料原料供应有何特点?

印尼饲料原料供应呈现"玉米自给、豆粕依赖进口"的特点。玉米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在禽料配方中占比40-50%;豆粕进口依存度约80%,在禽料中占比20-25%。这种结构使得印尼饲料产业对国际大豆价格波动较为敏感,2020年全球供应链中断就曾对当地饲料生产造成冲击。

国际饲料企业在印尼如何与本土企业竞争?

国际企业主要依靠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与本土企业竞争。以海大集团为例,公司将"饲料+种苗+动保"的全产业链模式复制到印尼,通过本地化运营和技术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2024年海大海外饲料销量达240万吨(同比+40%),显示出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国际企业通常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资金实力方面具有优势,而本土企业则在渠道网络和政策理解方面更胜一筹。

印尼饲料市场的区域分布有何特点?

印尼饲料需求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性。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是水产和家禽养殖的核心区域,其中爪哇岛贡献了全国43%的水产养殖产量和62%的家禽存栏量;苏门答腊岛占比分别为29%和20%。这种区域集中性使得饲料企业可以采取"重点区域突破"策略,降低物流和市场开发成本。

相关深度报告

农林牧渔行业海外饲料市场洞察之印尼篇:潜力蓝海待挖掘,产业布局正当时

农林牧渔行业海外饲料市场洞察之印尼篇:潜力蓝海待挖掘,产业布局正当时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国联民生证券于2025年3月9日发布,共24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农林牧渔,饲料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