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生命科学服务领域,一场静默却激烈的技术竞赛正在上演。随着生物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和精准医疗需求爆发,生命科学服务行业已成为支撑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基础支柱。本报告将深度剖析两家海外龙头企业——Bio-Techne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发展战略与业务布局,揭示它们如何在28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以及中国企业的追赶路径与机遇。
一、生命科学服务行业概览:基础支撑与战略价值并重的黄金赛道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其重要性随着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的增长而日益凸显。根据西部证券研究数据,2024年全球生命科学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80亿美元,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这一行业涵盖了从基础科研试剂、高端分析仪器到CDMO服务等完整价值链,为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和科研机构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服务支持。
从产业链角度看,生命科学服务位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最上游,具有典型的"卖铲子"商业模式。无论下游药物研发成功与否,上游服务提供商都能获得稳定收入。这种商业模式赋予了行业较强的抗周期特性,使其在资本市场中获得较高估值溢价。以本报告研究的Bio-Techne为例,该公司通过持续并购扩展产品线,从最初的血液学控制器生产商发展为全面覆盖蛋白质科学和诊断基因组学的综合服务商,2024财年收入达11.6亿美元。
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特别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其次,精准医疗趋势下对高灵敏度诊断工具的需求提升;最后,制药企业研发外包率提高带动CDMO市场扩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本土企业正在加速技术积累,试图打破海外巨头的垄断局面,这也为行业竞争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
从细分领域看,生命科学服务市场可划分为多个高增长赛道。其中,细胞和基因治疗相关服务市场空间约60亿美元,年增速高达25%;蛋白质分析工具市场规模30亿美元,保持低双位数增长;空间生物学作为新兴领域,市场容量已达50亿美元。这些细分市场的差异化增长特性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发展机会,也是Bio-Techne和Thermo Fisher等巨头通过战略并购重点布局的方向。
表:生命科学服务主要细分市场概况
细分领域 | 市场规模(亿美元) | 行业增长率 | 代表企业 |
---|---|---|---|
研发用试剂与检测方法 | 60 | 中等个位数 | Bio-Techne |
细胞和基因治疗 | 60 | ~25% | Thermo Fisher |
蛋白质分析工具 | 30 | 低双位数 | Bio-Techne |
空间生物学 | 50 | 中等个位数 | Bio-Techne |
精准诊断 | 80 | 中等个位数 | Thermo Fisher |
二、Bio-Techne的成长密码:专注蛋白质科学+诊断的并购整合大师
Bio-Techne的发展历程堪称生命科学服务企业通过战略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的经典案例。公司起源于1976年成立的Research and Diagnostic Systems,最初仅生产血液学控制器等简单产品。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精准并购,Bio-Techne已成长为在蛋白质科学和诊断基因组学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先企业。2024财年,公司总收入达到11.6亿美元,其中蛋白质科学部门贡献72%,诊断和基因组学部门占28%。
深入分析Bio-Techne的并购策略,可以发现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横向扩展,二是前瞻性布局新兴技术领域。1985年公司成立生长因子部门,开始生产重组细胞因子,奠定了在蛋白质领域的初步优势。随后通过收购Fortron Bioscience(2005年)、Novus Biologicals(2014年)等企业,大幅扩充了抗体、抗原等重组蛋白类产品线。2011年对Tocris Bioscience的收购则使公司进入了生物活性肽及小分子这一高增长领域。这些并购都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对核心技术能力的补强,使Bio-Techne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品矩阵。
在诊断和基因组学领域,Bio-Techne的布局同样显示出战略眼光。2016年收购Asuragen获得了单分子RNA原位杂交技术,进入空间生物学这一前沿领域;2018年将Exosome Diagnostics收入囊中,则使公司拥有了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技术。值得关注的是,Bio-Techne的并购并非止于交易完成,而是通过有效的投后整合将收购标的的技术与自身渠道优势相结合,实现协同效应。例如,被收购后的ProteinSimple在Bio-Techne体系内持续创新,推出了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电泳等突破性产品,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从业务结构看,Bio-Techne已形成双轮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蛋白质科学部门下属的试剂解决方案部门(研发用试剂与检测方法)2024年贡献4.9亿美元收入,占总收入的42%;分析解决方案部门(蛋白质分析工具)收入2.8亿美元,占比24%。诊断和基因组学部门中,诊断标准品收入1.4亿美元(占比12%),空间生物学收入1.2亿美元(占比10%)。这种均衡的收入结构使公司能够抵御单一领域波动风险,也为持续增长提供了多元动力。
表:Bio-Techne 2024财年收入结构分析
业务部门 | 收入(亿美元) | 占比 | 主要产品线 |
---|---|---|---|
蛋白质科学部门 | 8.3 | 72% | 研发用试剂与检测方法(4.9亿)、蛋白质分析工具(2.8亿)、细胞基因治疗(0.7亿) |
诊断和基因组学部门 | 3.2 | 28% | 诊断标准品(1.4亿)、空间生物学(1.2亿)、精密诊断(0.7亿) |
合计 | 11.6 | 100% | - |
地理分布方面,Bio-Techne的收入主要来自美洲市场(6.9亿美元,占比60%),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贡献2.9亿美元(25%),中国市场收入1亿美元(9%),显示出在全球化布局中仍有提升空间。客户结构则相对均衡,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占50%,科研院所及高校占21%,诊断公司占17%,经销商占12%。这种多元化的客户基础有助于平滑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展望未来,Bio-Techne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维持高增长态势。公司计划通过持续创新和选择性并购来推动增长,特别是在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空间60亿美元,公司过去5年复合增速40%)和精准诊断(市场空间80亿美元,过去5年复合增速80%)等高潜力领域。同时,扩大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份额也将是重要战略方向。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向更高精度和更复杂系统发展,Bio-Techne在蛋白质组学和空间生物学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三、Thermo Fisher的霸主之路: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生命科学超级平台
如果说Bio-Techne是细分领域专家,那么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则是当之无愧的生命科学服务超级巨头。2024年,公司总收入高达423亿美元,是Bio-Techne的36倍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规模量级和商业模式。Thermo Fisher的成功源于其构建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能够为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生物医药价值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Thermo Fisher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战略并购编年史。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创立的Thermo Electron和1902年成立的Fisher Scientific,两家公司于2006年合并奠定基础。此后通过一系列改变行业格局的收购,Thermo Fisher逐步确立了市场领导地位。2013年以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nologies(包括Invitrogen和Applied Biosystems等知名品牌),2017年72亿美元收购CDMO企业Patheon,2021年更是以174亿美元天价将CRO巨头PPD收入麾下。这些大规模并购不仅扩大了业务规模,更重要的是补齐了关键能力短板,使Thermo Fisher成为几乎覆盖生命科学所有子领域的"全能选手"。
从业务架构看,Thermo Fisher已形成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2024年,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部门以229亿美元收入贡献了总收入的54%,成为最大支柱。该部门包括实验室设备与耗材、CDMO服务(Patheon收入约70亿美元)和临床研究服务(PPD收入约80亿美元)。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收入95亿美元(占比22%),提供从基础试剂到基因测序的全面解决方案。分析仪器部门收入73亿美元(17%),覆盖色谱、质谱到电子显微镜等高端设备。专业诊断部门收入44亿美元(10%),专注于临床诊断、免疫诊断等医疗应用领域。
Thermo Fisher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服务能力。以生物药开发为例,客户可以使用Thermo Fisher的Gibco细胞培养基进行早期研发,通过Applied Biosystems的测序设备进行基因分析,利用Patheon的CDMO服务进行工艺开发和生产,最后借助PPD的临床研究能力推进临床试验。这种端到端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客户粘性,也创造了显著的交叉销售机会。数据显示,Thermo Fisher约70%的收入来自长期合作客户,印证了平台化战略的成功。
表:Thermo Fisher 2024年各部门业务表现
业务部门 | 收入(亿美元) | 占比 | 主要品牌 | 关键能力 |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 95 | 22% | Invitrogen、Gibco、Applied Biosystems | 科研试剂、基因测序、生物制品生产 |
分析仪器 | 73 | 17% | Thermo Scientific | 色谱、质谱、电子显微镜 |
专业诊断 | 44 | 10% | Thermo Scientific | 临床诊断、免疫诊断、微生物检测 |
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 | 229 | 54% | Patheon、PPD | CDMO、临床研究、实验室设备 |
合计 | 423 | 100% | - | - |
在产品品牌管理上,Thermo Fisher采取了多品牌协同战略。旗下Invitrogen品牌专注于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研究试剂,Gibco是细胞培养领域的黄金标准,Applied Biosystems在基因测序市场享有盛誉,Thermo Scientific则覆盖从实验室设备到高端分析仪器的广泛产品线。这种多品牌策略使Thermo Fisher能够在保持各专业品牌技术形象的同时,实现后台供应链和渠道的整合协同。
区域分布方面,Thermo Fisher的收入主要来自北美市场(占比53%),欧洲贡献25%,亚太地区占19%,其他区域3%。与Bio-Techne相比,Thermo Fisher在新兴市场的渗透更为均衡。客户结构上,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占57%,学术和政府机构15%,诊断和医疗保健15%,工业应用13%,显示出对制药工业的深度绑定。
面向未来,Thermo Fisher将继续通过"补强型收购"和有机增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发展。公司在2023-2024年相继收购了蛋白组学巨头Olink(31亿美元)和过滤纯化专家Solventum(41亿美元),进一步强化在蛋白质分析和生物制品生产领域的能力。同时,随着生物制药研发向更复杂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方向发展,Thermo Fisher在GMP级原材料和基因治疗制造方面的布局有望获得更高增长。数字化转型也是战略重点,公司正通过AI和数据分析提升研发效率和服务质量,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
四、生命科学服务行业未来趋势与挑战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正站在技术变革与市场重构的关键节点。随着生物医药研发复杂度的提升和新兴技术的涌现,行业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深入理解这些趋势与挑战,对于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正在重塑生命科学服务的工作流程。Bio-Techne旗下ProteinSimple推出的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电泳系统能够在3小时内完成传统需要1-2天的蛋白质分析工作,大幅提高了研究效率。与此同时,单细胞分析技术的成熟为精准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ProteinSimple的单细胞蛋白质印迹系统Milo可同时分析约1000个单细胞,帮助科学家在单细胞水平理解疾病机制。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也开启了以前无法实现的新研究方向。
多组学整合是另一个明显趋势。传统的单一组学研究(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正让位于多组学联合分析,这要求生命科学服务企业提供能够整合不同数据类型的技术平台。ACD的RNAscope技术(单分子RNA原位杂交)与蛋白质免疫荧光的结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组织原位同时观察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分布,为理解复杂生物过程提供了全新视角。Thermo Fisher通过收购Olink获得的蛋白质组学能力,与既有的基因测序业务形成互补,正积极构建多组学解决方案。
从市场需求变化看,转化医学和临床应用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生命科学研究正从基础探索向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转变,这要求服务提供商不仅了解科研需求,还要熟悉临床实践。Bio-Techne的Exosome Diagnostics开发的EPI前列腺癌检测产品,通过分析尿液外泌体中的三种RNA生物标志物,帮助临床医生评估前列腺癌风险,展示了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巨大潜力。类似地,Thermo Fisher与Bio-Techne合作开发的ExoTru肾脏移植排斥测试,有望显著改善移植后监测的准确性。
分散化生产模式的兴起也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细胞和基因治疗等个性化疗法的发展,传统集中式大规模生产模式面临挑战,需要更灵活的小规模分散生产解决方案。Thermo Fisher通过Gibco品牌提供的GMP级细胞治疗原材料和一次性生物工艺技术,正积极应对这一趋势。Bio-Techne也在加强GMP级蛋白质和细胞因子生产能力,支持细胞治疗行业发展。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也面临多重挑战。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全球生命科学企业的关注焦点。疫情暴露了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促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Bio-Techne公司95%产品自主制造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风险,但关键原材料仍可能面临短缺。技术迭代加速则要求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性。以蛋白质检测为例,从传统Western blot到自动化毛细管电泳,再到单细胞蛋白质分析,技术迭代周期大幅缩短,企业必须不断更新产品线。
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本土企业正快速成长,在部分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根据西部证券研究,中国已有纳微科技、义翘神州、百普赛斯等一批生命科学服务企业上市,在色谱填料、重组蛋白等细分领域形成竞争力。海外巨头需要调整策略应对这一变化,Thermo Fisher通过加强本土化生产和研发来巩固中国市场地位,Bio-Techne则选择与本土企业合作拓展市场。
人才竞争是另一个关键挑战。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高度依赖专业人才,特别是在蛋白质工程、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企业不仅需要吸引顶尖科学家,还要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Thermo Fisher和Bio-Techne都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内部培训等方式构建人才梯队。
展望未来,生命科学服务行业将呈现"技术专业化与服务综合化"并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内部研发和战略并购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客户一站式需求。成功的企业需要在专注与多元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保持核心技术优势的同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向更精确、更系统化的方向发展,Bio-Techne和Thermo Fisher等领先企业将继续引领行业创新,同时也将面临来自新兴企业和跨界竞争者的挑战。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Bio-Techne和Thermo Fisher在生命科学服务行业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1:两家公司代表了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的不同发展模式。Bio-Techne走的是"专而精"路线,专注于蛋白质科学和诊断基因组学两大领域,2024年收入11.6亿美元,通过深度技术积累和精准并购建立优势。Thermo Fisher则采用"大而全"的平台战略,构建覆盖整个生命科学产业链的服务能力,2024年收入高达423亿美元,提供从基础试剂到CDMO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简言之,Bio-Techne是细分领域专家,Thermo Fisher是综合服务平台。
Q2: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有哪些?
A2:行业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首先,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特别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其次,精准医疗趋势下对高灵敏度诊断工具的需求增长;最后,制药企业研发外包率提高带动CDMO市场扩容。数据显示,细胞和基因治疗相关服务市场增速高达25%,精准诊断市场空间达80亿美元,这些高增长领域正吸引大量投资。
Q3:Bio-Techne的ProteinSimple品牌在蛋白质分析领域有哪些技术突破?
A3:ProteinSimple实现了多项创新:2011年推出全自动毛细管Western电泳系统,将蛋白质分析时间从1-2天缩短至3小时;2016年开发单细胞蛋白质印迹系统Milo,可同时分析约1000个单细胞;还推出了干转设备将转膜步骤从1小时缩短至7分钟。这些创新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分析的效率、准确性和通量。
Q4:Thermo Fisher近年来有哪些重大并购?这些并购如何影响其业务结构?
A4:Thermo Fisher近年来的重大并购包括:2013年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nologies,2017年72亿美元收购Patheon,2021年174亿美元收购PPD,以及2024年31亿美元收购Olink。这些并购大幅扩展了公司在基因测序、CDMO、临床研究和蛋白质组学领域的能力,使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部门收入占比达到54%,形成了更均衡的业务结构。
Q5:中国生命科学服务企业与海外巨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5:中国企业与海外巨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 产品线完整度不足,多数企业专注于单一细分领域;2) 高端仪器设备仍依赖进口;3) 全球化布局刚刚起步;4) 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低。但随着纳微科技、义翘神州等企业的崛起,在色谱填料、重组蛋白等细分领域已形成竞争力,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相关深度报告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专题报告:海外公司Bio~Techne&Thermo Fisher研究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西部证券于2025年3月17日发布,共3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生命科学服务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