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2025年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关键节点。德勤最新发布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尽管面临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仍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创新活力。本报告基于对125家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从市场表现、监管技术影响和投资策略三大维度,剖析2025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数据显示,54%受访企业2024年营收超过2023年水平,本土企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数字化与ESG转型成为行业共识。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价值数万亿市场的关键发展动向,帮助相关从业者把握行业脉搏,制定前瞻性战略。
关键词: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行业调研、市场前景、监管政策、数字化转型、本土创新、投资策略、ESG
一、市场表现分化明显:本土企业崛起与外资审慎并行
2025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内外分化"特征。根据调研数据,54%的受访企业2024年业务表现优于2023年,但仅有26%的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计划,40%的企业表现仍低于预期。这种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反映了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企业类型差异显著是当前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数据显示,国有/私营企业中49%营收优于2023年,但高达48%表现不如预期;相比之下,外资企业54%营收增长,33%超额完成计划,展现出更为稳健的发展态势。这种差异源于不同企业对市场预期的不同管理策略——外资企业普遍采取审慎规划,而本土企业则设定更高增长目标。医疗器械领域表现尤为突出,45%的企业营收优于去年,但同时36%的企业逊于上年,反映出该细分领域的高波动特性。
商业化压力加剧成为行业普遍挑战。82%的企业调整了营销团队结构,72%因政策监管变化重组销售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事务能力对外资和大型企业变得至关重要,而对国有/私营企业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在战略调整方面,50%的企业聚焦产品组合优化以应对带量采购,49%探索中国特有管理模式,40%寻求产品本地化。这些数据表明,企业正在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
本土企业乐观情绪高涨。42%的受访者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将高于10%,其中国有/私营企业占比高达63%,远高于外资企业的33%。这种信心源自本土创新实力的提升——2024年超过60个本土创新资产获得国际授权,国内生物科技公司被全球制药巨头收购案例显著增加。本土企业已从"跟跑者"逐渐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二、监管与技术双重驱动:合规成本上升与数字化加速
2025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正面临监管与技术的双重变革压力。45%的受访企业认为2024年监管框架限制增加,尤其是数据隐私和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这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运营模式和创新路径。
数据监管影响深远。42%的企业表示已受到数据隐私和出口限制政策的影响,其中45%面临运营成本增加,32%遭遇研发或临床试验活动受限。为应对这一挑战,30%的企业开始布局本地化IT和数据解决方案,较去年增长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中,这一比例更高达34%,反映出跨国企业在合规转型方面的迫切需求。一个典型案例是,20%的外资企业认为监管框架实际有所放宽,这主要得益于它们已建立完善的全球合规体系,能更快适应新规。
智能技术应用加速。55%的企业认为AI和数字化技术将深度融入业务全价值链,这一比例在生命科学企业中达到58%。在具体举措上,44%的企业正改变人才模式以提升数字化能力,43%增加IT和数据合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高层管理者将数据安全置于战略首位,显示出数字化已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临床试验数字化尤为突出,本土企业试验数量从2019年的879项激增至2023年的1,636项,技术赋能功不可没。
表:2025年监管与技术关键影响领域
影响领域 | 受影响企业比例 | 主要应对措施 |
---|---|---|
数据隐私与出口限制 | 42% | 本地化解决方案(30%)、调整研发策略(16%) |
人工智能应用 | 55% | 数字化人才建设(44%)、增加技术投入(43%) |
合规成本上升 | 45% | 优化运营流程(40%)、建立专门团队(35%) |
ESG发展仍显滞后。尽管35%的企业建立了专门ESG团队,但仅20%全面审查供应链可持续性,显示出行业ESG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外资企业多沿用全球ESG框架本地化调整,而本土企业更关注可量化的碳排放指标。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成熟度上的差距,也预示着未来ESG可能成为企业竞争的新战场。
三、投资策略转向:本土化深化与创新争夺白热化
2025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本质变化。从"规模优先"转向"价值为王",从"全面扩张"转向"精准投入",这种转变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轨迹。
本土化投资持续加码。数据显示,66%的企业增加研发本土化投入,其中国有/私营企业高达83%;76%的企业强化本土商业能力建设。这种"在中国为中国"(C4C)战略的深化,直接响应了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外商投资限制放宽后,本土企业研发投入增幅显著,旨在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供应链本地化也成为重点,68%的企业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医疗器械领域,本土化生产既能规避贸易风险,又能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创新资产争夺加剧。56%的企业积极寻找并购/合作目标,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这一比例达65%,反映出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投资态度更趋谨慎——计划增加投资资源的企业从42%降至36%,94%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投资回报评估。这种"精选式投资"趋势下,具有真正差异化价值的创新项目将获得溢价,而同质化产品面临严峻挑战。
表:2025年企业战略投资重点变化
投资领域 | 2024年重视度 | 2025年重视度 | 变化趋势 |
---|---|---|---|
研发本土化 | 63% | 69% | ↑ |
临床试验 | 59% | 76%(大型企业) | ↑↑ |
数字技术 | 48% | 55% | ↑ |
经济特区投资 | 35% | 24%(外资) | ↓ |
市场准入策略革新。45%的企业将投资回报评估列为2025年首要任务,反映出创新资产经济效益窗口期缩短的压力。在产品选择上,市场潜力仍是首要考量,但政府价格谈判影响升至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本土企业对"走出去"战略的热情高涨,56%的国有/私营企业正布局全球多元化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在其战略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这种转变与中国创新药国际授权交易激增的现实相互印证,显示出本土企业战略视野的全球化拓展。
相关FAQs
Q1:2025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如何?
A1:行业呈现谨慎乐观态势,54%企业营收增长但仅26%超额完成计划,显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本土企业表现尤为活跃,63%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超10%,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Q2:监管政策变化对企业运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A2:45%企业感觉监管趋严,特别是数据隐私和出口限制政策影响42%的企业运营,导致45%的企业成本增加。应对措施上,30%的企业投资本地化IT解决方案,44%调整人才策略提升数字化能力。
Q3: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在战略重点上有何差异?
A3:外资企业更注重合规(35%认为监管放宽)和政府关系,投资审慎(33%超额完成计划);本土企业更激进,83%加大研发本土化,56%布局全球市场,显示出不同的发展逻辑和风险偏好。
Q4:行业投资趋势发生了哪些关键变化?
A4:呈现三大转变:1)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评估,45%企业强化投资回报分析;2)从全面扩张转向精准投入,研发本土化占比升至69%;3)从单打独斗转向开放合作,56%企业寻求并购/合作机会。
Q5:数字化转型在行业中处于什么阶段?
A5:已进入深度应用期,55%企业认可AI和数字技术价值,44%调整人才结构适配数字化需求,高层管理者将数据安全置于战略首位。但各企业进展不一,外资多采用全球方案,本土倾向定制开发。
相关深度报告

2025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调研结果:2025年行业现状与展望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德勤于2025年3月13日发布,共30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生命科学,医疗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