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存储行业分析报告:NAND价格拐点将至,高端存储与端侧创新驱动千亿市场增长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供需改善下NAND价格拐点趋近,高端存储和端侧创新带来增量需求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招商证券于2025年3月18日发布的报告《存储行业分析报告:供需改善下NAND价格拐点趋近,高端存储和端侧创新带来增量需求》,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数据量正呈指数级增长,存储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2025年的存储市场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哪些技术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深入分析存储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高端存储的国产化进程以及端侧存储创新的三大趋势,揭示未来存储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商业机遇。

一、供需格局持续改善:NAND价格拐点临近,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存储行业在经历了2023-2024年的周期性调整后,2025年正迎来关键的转折点。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变化正在重塑整个市场格局,不同细分领域表现显著分化。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数据显示,DRAM与NAND市场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DDR5等高端DRAM产品价格自2024年2月以来维持高位,而NAND Flash Wafer价格则经历了深度调整后开始显现复苏迹象。

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三大存储原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战略性减产措施已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2025年,这些行业巨头将资本开支重点投向HBM等高端产品,而对NAND等传统产品保持保守态度。美光甚至计划削减NAND资本开支,放缓节点升级进度。这种针对性的产能调整使得NAND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根据行业数据,部分NAND产品价格已从周期底部开始回升,512Gb TLC NAND价格在2025年2月环比微涨0.41%,虽然幅度不大,但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表:2025年2月存储现货价格变化情况

产品类别 现货价(美元) 环比涨跌幅
DDR5 16G(2G*8) 4.9 +4.25%
DDR4 16G(2G*8) 2.95 -5.14%
TLC NAND Flash Wafer 512Gb 2.42 +0.41%

库存水平趋于健康是另一个积极信号。主要存储厂商经过几个季度的主动去库存,库存周转天数已接近正常水平。美光和SK海力士的季度库存周转天数已降至约150天,群联电子库存从峰值320亿新台币降至240亿新台币。这种库存正常化为价格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台湾存储模组厂商威刚和群联已观察到渠道厂商备货意愿提升,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将成为部分存储产品的明确拐点。

需求侧的温和复苏同样值得关注。虽然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缓慢,但企业级需求保持强劲。北美互联网云厂商(微软、谷歌、亚马逊等)资本开支在2024年第四季度合计同比增长71%,2025年指引依然乐观。亚马逊计划2025年资本开支达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AI和云业务;Meta的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3-66%。这种企业需求的韧性为存储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存储行业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修复。海外存储龙头如美光、SK海力士的毛利率已回升至38%-52%区间,虽然尚未达到历史峰值,但较周期底部有明显改善。随着供需关系进一步平衡和产品结构优化,2025年存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特别是对价格敏感的存储模组厂商,其利润空间将随着成本压力的缓解而得到修复。

二、高端存储国产化加速:HBM引领增长,技术突破打破海外垄断

高端存储器市场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其中HBM(高带宽存储器)的增长尤为耀眼。根据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HBM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美元,较此前预期上调20%。这一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受AI服务器需求驱动,三大存储原厂纷纷加大HBM相关投资。SK海力士计划将HBM位元供应量同比翻倍增长;美光已开始向客户大规模发货HBM3E产品,并计划2026年量产性能提升50%以上的HBM4。

技术迭代速度惊人,HBM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目前行业已从HBM3向HBM3E快速过渡,SK海力士已完成16层HBM3E产品开发,正在研发12层HBM4产品。美光的8Hi HBM3E产品已被用于NVIDIA Blackwell平台,其特点是低功耗下的性能领先。HBM3E的引脚数据速率达9.2Gbps,带宽达1.2TB/s,远超前代产品。这种性能的飞跃使得HBM成为AI训练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

表:HBM型号关键参数对比

指标 HBM2 HBM3 HBM3E
引脚数据速率 2.4Gbps 6.4Gbps 9.2Gbps
带宽 307GB/s 819GB/s 1.2TB/s
堆叠层数 4/8层 12层 12-16层
总容量 4/8GB 24GB 24-36GB

国产替代方面,中国存储企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作为国内存储IDM双雄,正加速技术追赶。长鑫存储已推出LPDDR5系列产品,并应用于小米、传音等品牌机型;长江存储发布的PCIe 5.0旗舰产品TiPro9000固态硬盘,顺序读取速度高达14000MB/s,性能接近PCIe 5.0接口理论上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获得了国际认可——三星电子已与其签署协议,将在第十代(V10)NAND产品中使用长江存储的混合键合技术专利。

Xtacking技术的三大优势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是更高的存储密度,芯片面积比传统3D NAND减少约25%;二是更快的I/O传输速度,突破了传统架构的限制;三是模块化工艺使产品开发时间缩短三个月,生产周期缩短20%。这种创新架构为中国存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独特优势。

美国出口管制趋严反而加速了国产化进程。2024年底美国BIS对先进DRAM芯片进行了新定义,并可能将长鑫存储列入实体清单。这种外部压力促使国内存储产业链加速自主创新,从存储芯片到配套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国产替代步伐明显加快。HBM所需的TSV封装设备、材料等环节也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内供应商。

企业级SSD是另一个国产突破的重点领域。随着云计算和AI发展,eSSD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厂商正从消费级向企业级市场拓展。长江存储的企业级产品已开始小规模试点,未来随着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提升,有望在庞大的数据中心市场分得一杯羹。这种产品结构的升级将显著提升国内存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三、端侧存储创新浪潮:AI驱动容量升级,存算一体突破性能瓶颈

随着AI技术向终端设备渗透,端侧存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根据SK海力士预测,2025年AI手机和AI PC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0%和30-40%。这种普及浪潮直接推动了存储容量的升级——AI手机平均DRAM容量从8GB增至12-16GB;AI PC则从12GB增至16-64GB;甚至TWS耳机等可穿戴设备的NOR Flash容量也从传统的64-128Mb提升至256Mb。

AI终端百花齐放,各类创新产品不断涌现。2025年CES大会上,多款AI+AR眼镜产品亮相,如雷鸟V3 Pro、Rokid等。这些设备对存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Rayban为例,其智能眼镜的存储配置从初代的512MB LPDDR3+4GB eMMC升级到了2GB LPDDR4X+32GB eMMC,容量提升达数倍。国内厂商如江波龙、佰维存储的ePoP产品已进入Meta、Rokid、Google等知名品牌的供应链体系,显示出中国企业在端侧存储市场的竞争力

存算一体技术正成为突破传统架构瓶颈的关键。传统冯·诺依曼架构面临的"存储墙"和"功耗墙"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搬运能耗比浮点计算高2个数量级,DRAM访问功耗可达芯片内一级缓存功耗的650倍。存算一体通过近存计算和存内计算两种路径解决这些问题。近存计算如HBM通过2.5D/3D封装提高带宽;存内计算则直接在存储器中完成运算,大幅减少数据搬运。

表:存内计算存储器技术对比

类型 SRAM NOR Flash RRAM MRAM
易失性 易失 非易失 非易失 非易失
工艺节点 5nm 28nm 28nm 16nm
读写次数 无限 10^6 10^8 ~10^15
应用场景 云/边训练推理 边/端推理 全场景推理 云/边训练推理

边缘定制化方案崭露头角,华邦电的CUBE架构颇具代表性。与标准HBM不同,CUBE采用半定制化设计,容量从256Mb至8Gb灵活可选,带宽达32-256GB/s,特别适合边缘AI应用。其优势在于:一是堆叠层数可定制,降低成本;二是减少对台积电CoWoS产能的依赖;三是功耗更低,适合散热受限的端侧设备。这种灵活创新的解决方案为智能穿戴、ADAS、协作机器人等边缘计算场景提供了理想的存储选择。

新型存储器件的探索也取得进展。RRAM、MRAM、PCM等新型存储器各具特色:RRAM制备工艺简单,支持多比特存储;MRAM具有近乎无限的读写次数;PCM存储密度高且支持3D堆叠。虽然这些技术尚不成熟,但为未来存算一体架构提供了多样化选择。随着AI向边缘端扩展,对低功耗、高能效计算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

NOR Flash在端侧市场焕发新生。随着AI设备BIOS程序量增加,NOR容量需求持续上升。同时,三星等海外大厂逐步退出利基市场,为国内厂商如兆易创新、普冉股份等创造了发展空间。从工艺看,行业正从低容量SONOS向高容量ETOX工艺迭代,这种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国产NOR产品的竞争力。

端侧存储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容量和架构上,安全存储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物联网设备普及,数据安全成为关键需求。国产存储厂商正将国密算法、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等技术集成到存储产品中,为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场景提供安全解决方案。这种安全与存储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端侧市场的重要差异化竞争点。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2025年NAND价格真的会迎来拐点吗?有哪些具体迹象?
A1:多个迹象表明NAND价格拐点临近:一是原厂针对性减产,三大存储厂对NAND资本开支保守;二是库存趋于健康,主要厂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约150天;三是部分产品价格已开始回升,如512Gb TLC NAND在2025年2月环比上涨0.41%;四是中国台湾模组厂商观察到渠道备货意愿增强。

Q2:HBM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国产厂商进展如何?
A2:HBM增长主要受AI服务器需求驱动,特别是GPU对高带宽存储的需求。美光将2025年HBM市场规模预期从250亿上调至300亿美元。国产方面,长鑫存储已推出LPDDR5产品,长江存储在混合键合技术上获得三星认可,但HBM领域国产厂商仍处于追赶阶段。

Q3:AI对端侧存储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A3:AI对端侧存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容量升级(AI手机DRAM从8GB增至12-16GB);新型架构(存算一体解决方案);安全需求(安全存储解决方案);产品形态(如ePoP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这些变化正重塑端侧存储市场和竞争格局。

Q4:存算一体技术目前有哪些实现路径?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A4:存算一体主要有两大路径:近存计算(如HBM通过先进封装提高带宽,适合云端训练)和存内计算(直接在存储器中运算,适合边缘推理)。具体技术包括基于SRAM、NOR、RRAM等不同存储器的方案,各具特点,如SRAM速度快但密度低,RRAM工艺简单但一致性待提高。

Q5:美国出口管制对中国存储产业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A5:短期看,出口管制增加了技术获取和产能扩张的难度;但长期看,加速了国产设备和材料的验证导入,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创新。长江存储Xtacking技术获得国际认可表明,中国存储企业有能力通过创新突破封锁,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相关深度报告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供需改善下NAND价格拐点趋近,高端存储和端侧创新带来增量需求

存储行业分析报告:供需改善下NAND价格拐点趋近,高端存储和端侧创新带来增量需求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招商证券于2025年3月18日发布,共24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存储,NAND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