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债方案对国内经济影响几何?:基建投资与地方财政承压

宏观经济研究:地方政府化债与财税改革系列研究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长城证券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的报告《宏观经济研究:地方政府化债与财税改革系列研究》,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化债方案,旨在通过控制新增债务、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债务的可持续管理。本报告将从最新化债方案的背景、内容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化债方案、基建投资、地方财政、经济增长

一、化债方案背景与内容解析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特别是一些省份的债务风险逐渐显现,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央政府于2024年2月出台了最新化债方案,旨在通过控制新增债务、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债务的可持续管理。

最新化债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严控新增项目,对12个重点省份的交通、社会事业、市政、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新增投资进行管控;二是支持保障项目,包括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房地产三大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以及完工率超过50%的项目;三是停缓在建项目,对相关领域完成率不足50%的在建项目可能面临缓建乃至停建。

二、基建投资受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建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拉动作用。根据长城证券研究报告,12个重点省份的基建投资约占其固定资产投资的三成,同时这些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的三成。若2024年这些省份基建投资同比下降10%-20%,可能拖累对应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3-6个百分点,同时拖累全国基建投资下滑2.5-5.1个百分点,进而拖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0.8-1.7个百分点。

从省份层面看,2023年31个省份中,仅浙江、上海、北京、内蒙古、新疆和西藏6省(市)完成年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为负的省份共有9个,其中6个属于重点化债省份。这表明重点化债省份的投资增速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对GDP增长形成一定制约。

三、政府如何弥补投资缺口

面对基建投资受限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政府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弥补投资缺口。一方面,政府投资需要发挥“托底”作用,增加经济强省的基建投资增长,并将传统基建转向房地产“三大工程”等重点领域。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作用。根据长城证券研究报告,提高私人消费比提高政府消费对GDP的拉动效果更好。

从2024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多数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并未大幅下调,显示出政府对拉动私人消费的重视。例如,重庆、天津、吉林、甘肃等省份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明显调降,但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目标均设置在6%及以上的较高水平。

政府消费券仍然是促进消费的有力工具。广东省政府报告显示,2023年省市联动举办重大促消费活动超340场,发放消费券5.7亿元、拉动消费83.9亿元。若2024年全国发行消费券达到150亿元,按照15倍的“乘数”估计,有望撬动全国消费增长2250亿元,相当于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0.48个百分点。

总结

最新化债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视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决心。方案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形成压力。然而,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消费潜力等措施,政府有望缓解投资受限带来的影响,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未来,随着化债方案的深入实施,地方政府需要在债务管理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深度报告

宏观经济研究:地方政府化债与财税改革系列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地方政府化债与财税改革系列研究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长城证券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5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化债,财税改革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