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投行业作为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024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化债政策的推进,城投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城投行业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竞争格局等多维度的分析,探讨2025年城投行业的信用风险展望,以及行业在政策推动下的转型与分化趋势。
关键词:城投行业、信用风险、化债政策、转型与分化、市场竞争、政策展望
城投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城投行业在2024年经历了政策的持续加码和化债工作的推进,整体债务风险得到一定缓释。然而,行业内部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特别是在经济财政实力较弱、债务压力较大的区域,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依然较高。2024年,城投企业债券发行量和净融资规模均有所下降,新发债继续向高信用等级主体迁移,表明市场对城投企业的信用资质要求更加严格。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的省份依然是城投债发行的主力军,而中西部部分省份的城投企业则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
在市场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11月末,城投债余额合计达到110,950.94亿元,未来三年将是城投债的到期高峰,其中2025年到期的城投债占存量城投债的比重为24.07%。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化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投企业的债务压力,但短期内的偿债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在一些非重点化债省份中,弱资质主体的流动性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从城投企业的财务状况来看,2023年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区间分布整体上移,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数量保持不变,但亏损金额较大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这反映出城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特别是在盈利能力方面,城投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度依然较高,自身的造血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城投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整体仍主要依靠再融资置换到期债务,这进一步凸显了城投企业在债务管理方面的脆弱性。
2025年城投行业未来趋势与政策展望
展望2025年,政策主基调依然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债。在这一背景下,城投债债务置换将持续推进,城投公司转型加速,更多增量化债配套政策值得期待。政策的持续发力将为城投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空间,但同时也对城投企业的市场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债券融资方面,预计2025年城投债供给或将缩减,新发债品种将继续以公司债、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为主,且新发债期限趋于中长期化。这表明市场对城投债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期限较长、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品种。此外,随着政策对城投公司转型的推动,城投企业在债券发行中的主体信用等级分布也将进一步优化,高信用等级主体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4年出台的一系列化债政策,如“150号文”提出的退平台时间要求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措施,都为城投行业的转型和债务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城投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然而,政策的落实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城投行业竞争格局与转型分化
随着政策调整与监管趋严,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意识普遍增强,各地城投公司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2024年,全国声明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城投公司数量显著增加,退平台数量也达到了386家,表明城投公司转型已经进入高峰期。然而,声明市场化经营主体和退平台并不意味着城投公司转型成功,未来城投公司仍需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者到产业发展推动者的转变。
在竞争格局方面,城投行业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区域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的城投企业信用等级上调较多,而债务化解难度较大的地区则面临信用等级下调或展望维持负面的压力。这种分化趋势不仅体现在信用评级上,还体现在城投企业的融资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多个方面。例如,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区域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的城投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表现相对较好,而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区的城投企业则面临较大的融资挑战。
从城投企业的转型路径来看,未来城投公司需要利用在城市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从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向依靠自身造血能力经营的市场化主体、城市综合运营服务提供商和区域产业服务与投资引领者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将充满挑战,但也为城投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一些城投公司已经开始涉足产业园区开发、城市更新、环保等领域,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相关FAQs:
问:2025年城投行业的政策主基调是什么?
答:2025年城投行业的政策主基调依然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债。政策将继续推动城投公司转型,加速存量隐性债务的化解,并为城投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问:城投行业未来三年的到期高峰对市场有何影响?
答:未来三年将是城投债的到期高峰,这将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偿债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财政实力较弱、债务压力较大的区域,弱资质主体的流动性风险需要特别关注。不过,随着化债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城投公司转型的加速,市场有望逐步消化到期债务,缓解偿债压力。
问:城投公司转型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城投公司转型的主要方向是从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向依靠自身造血能力经营的市场化主体、城市综合运营服务提供商和区域产业服务与投资引领者转变。转型过程中,城投公司需要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城投行业信用风险展望的分析。总体来看,城投行业在2024年经历了政策的持续加码和化债工作的推进,整体债务风险得到一定缓释,但行业内部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展望2025年,政策主基调依然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城投债债务置换将持续推进,城投公司转型加速。未来,城投公司需要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以应对市场和政策的变化。
相关深度报告

城投行业2025年信用风险展望:城投公司转型加速、分化加剧,增量化债配套政策值得期待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共3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城投,信用风险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