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医疗器械、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市场规模、行业趋势、竞争格局
一、政策助力行业新增量,设备更新与家用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与政策支持密切相关。2024年,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包括医疗在内的多个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医疗设备更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还通过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融资成本,激发了更新改造的积极性。据测算,第一批设备更新预计拉动600亿元的医疗设备采购规模,显示出政策对行业的强大推动作用。
在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动下,医疗设备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各省市纷纷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医疗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和量化指标。例如,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到100%,并力争医疗装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广东省计划2024年底前更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以及手术机器人等设备0.6万台。这些政策措施为医疗设备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也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崛起。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成熟,人们更加注重日常健康监测和预防保健,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显著增加。政策层面,多地将血糖仪、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械纳入个人医保账户支付范围,降低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数据,2023年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2343亿元,同比增长12.30%。未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二、创新器械迎来全链条支持,行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
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国家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政策支持呈现全链条覆盖的趋势,从研发、生产到使用和支付环节均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审批端,自2014年实施特别审批程序以来,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审批时长趋于稳定,反映出审批“绿色通道”的常态化。支付端,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将指导各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对创新器械予以支持。此外,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收费准入,国家提出了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等措施,以满足不同创新层次的合理收费需求。
在政策的支持下,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应用得到显著推动。例如,广州医保局发布的《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中提到,及时将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按规定纳入本市医保支付范围;支持运用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的病例申请特殊病例支付。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为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医保支付的倾斜,提高了创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推动了产业升级。随着全链条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长期受益。未来,创新医疗器械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集采政策稳定,行业格局重塑带来新机遇
集采政策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自2019年以来,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从地区试点逐步扩展至国家层面,覆盖了主流使用耗材。当前,集采规则设计趋于合理和细化,核心目标是以价换量、合理竞争、稳定预期和稳定临床供应。带量比例的提升和梯度分量的实施体现了“以量换价”的逻辑,分组细化保证了企业竞争的充分性和公平性,价格组成纳入伴随服务价格考虑了企业经营成本。中选规则的核心是“稳市场、稳价格、稳临床保供应”,通过设置熔断机制和复活机制,避免恶意竞争,提升企业中选率。
集采政策的稳定实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集采有助于国产替代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在集采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拓展新的市场和产品线等策略,逐步消化集采政策带来的影响。例如,冠脉支架国采后,微创医疗心脑血管业务增速已于2023年回正。在经历2021—2023年骨科耗材国采后,大博医疗、爱康医疗的营收及增速陆续回升,其中大博医疗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已在2024年回正。
另一方面,集采政策推动了行业格局的重塑。随着集采的推进,头部企业凭借渠道优势,通过集采报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小企业因覆盖范围、生产能力、配送能力有限,销售利润逐渐下滑至不足以支撑成本,继而逐步退出市场。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行业的集中度,还为头部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集采政策的不断完善,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国内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相关FAQs:
Q1: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据相关数据,2023年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2343亿元,同比增长12.30%。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Q2:创新医疗器械的政策支持有哪些?
创新医疗器械的政策支持呈现全链条覆盖的趋势,包括研发、生产、审批、使用和支付环节。审批端,创新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常态化;支付端,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用耗材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收费准入也开通了绿色通道,加快审核。
Q3: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国产替代,提升行业集中度;二是推动行业格局重塑,为头部企业带来发展机遇。集采政策的稳定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以上就是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分析。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发展态势。设备更新和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在政策助力下潜力巨大,创新医疗器械迎来全链条支持,行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同时,集采政策的稳定实施推动了行业格局的重塑,为国内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