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分析报告:集采推动下的国产崛起与市场潜力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集采正推进,国内品牌大有可为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东方证券于2025年2月10日发布的报告《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集采正推进,国内品牌大有可为》,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近年来在国内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疾病的增加,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相关介入器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竞争格局,并探讨集采政策对外围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影响,揭示该行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集采政策、市场规模、国产替代、未来趋势

一、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近年来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外周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和外周静脉疾病,涵盖了从下肢动脉病变到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多种病症。据统计,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约有0.52亿人,而静脉曲张患者更是高达1.2亿人,这为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基础。

2021年,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为16.3万台,外周静脉介入手术量为20.1万台。尽管手术量逐年增长,但与庞大的患者群体相比,介入手术的渗透率仍不足1%。这一现状表明,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仍有巨大的未满足需求,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从市场规模来看,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1年,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分别为11.3亿元和10.4亿元。预计到2030年,外周动脉介入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3.4%;外周静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4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4%。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释放,也显示出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尽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国内市场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等外资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企业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上仍与外资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二、集采政策推动下的行业变革

2024年起,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迎来了大规模集采政策的实施,这对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集采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医疗器械价格,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加速市场准入的机会。

从集采结果来看,外资企业在首次外周血管支架国采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但国内企业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先健科技、归创通桥、心脉医疗等国内企业均有产品中标。这一结果不仅表明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力,也显示出集采政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的平台。

集采政策的实施对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集采推动了行业渗透率的提升。随着集采政策的落地,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可及性显著提高,更多基层医院能够开展相关手术,手术量也因此快速增长。预计从2023年到2027年,单家医院的手术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3%。

集采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在集采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的产品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国产替代的趋势将愈发明显。

集采政策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成本控制。为了在集采中获得优势,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将有助于推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未来趋势与市场潜力

展望未来,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将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趋势。首先,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30年,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将达到60.2万台,外周静脉介入手术量将达到152.9万台,这将为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

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将朝着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例如,药物洗脱球囊、机械血栓清除系统等创新产品将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

国产替代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在集采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将加速崛起,逐步打破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份额。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企业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的份额将不断提升。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产业链将不断完善。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下游的医疗服务,整个产业链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FAQs:

问:外周血管介入器械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外周血管介入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和外周静脉疾病。具体包括下肢动脉病变、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问:集采政策对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答:集采政策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医疗器械价格,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它不仅推动了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渗透率提升,还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成本控制,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问:国内企业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的竞争力如何?

答: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取得了显著进步,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能够与外资企业的产品相媲美。在集采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加速崛起,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问: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未来,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将朝着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产替代趋势将愈发明显,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同时,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关于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尽管目前市场规模仍由外资企业主导,但在集采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企业加速崛起,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未来,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深度报告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集采正推进,国内品牌大有可为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集采正推进,国内品牌大有可为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东方证券于2025年2月10日发布,共33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血管介入器械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