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防军工行业分析报告:板块业绩结构性回暖,订单增长催化新周期

国防装备-国防军工行业:板块业绩结构性特征明显,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信建投于2025年4月21日发布的报告《国防装备-国防军工行业:板块业绩结构性特征明显,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国防军工行业作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在复杂国际局势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本报告基于最新市场数据,深入分析2025年一季度国防军工行业的业绩表现和结构性特征,揭示船舶制造、精确制导弹药和新域新质等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探讨行业从"量价齐升"向"结构性增长"转型的关键趋势,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行业洞察。

一、行业现状与核心数据概览

国防军工行业正处于新旧周期交替的关键时点。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行业整体业绩呈现触底回升态势,多家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35%至199.21%,中国动力净利润同比增加240.48%到410.73%,中国重工净利润同比增加269.66%至343.59%,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船舶制造等细分领域已率先走出低谷。值得注意的是,中船海防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005.77%到1200.91%,创造了行业增长的新纪录。

从市场表现来看,国防军工板块在经历调整后已显现投资价值。截至2025年4月19日,中证军工指数PE为73.30倍,处于历史估值中位水平,相比前期高点有明显回落。行业基本面加速回暖的信号明显,2024年底以来,核心军工企业陆续发布大额合同公告,关联交易额预计显著增加,这些积极变化为行业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一季度部分军工企业业绩增长情况

公司名称 净利润区间(亿元) 同比增长率(%) 业绩增长主要原因
中国船舶 10.0-12.0 149.35-199.21 船舶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提升
中国动力 3.0-4.5 240.48-410.73 新型动力系统批量交付
中国重工 5.0-6.0 269.66-343.59 海军装备需求增长
芯动联科 0.41-0.46 4260.22-4760.22 MEMS陀螺仪市场需求爆发
中船海防 1.7-2.0 1005.77-1200.91 海军电子装备订单集中交付

当前,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业绩增长结构性分化明显,船舶、航发、精确制导弹药等领域增长强劲,而部分传统装备领域仍处于调整期;二是新域新质方向表现突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新引擎;三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加速,形成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军工行业结构性增长特征显著,船舶与精确制导弹药引领复苏

国防军工行业在2025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增长特征,不同细分领域业绩分化加剧。从已披露的一季度报来看,船舶工业、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和新域新质方向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拉动行业复苏的主要力量。这种结构性特征反映了国防现代化建设重点方向的变化,也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船舶制造板块无疑是当前军工行业中表现最为亮眼的细分领域。中国船舶、中国动力和中国重工三大船舶央企一季度净利润均实现倍数级增长,其中中国船舶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100,000万元至120,000万元,同比增幅接近200%。这种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军装备升级换代需求的释放和民用船舶市场的回暖。从订单情况看,中船防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新接订单125.02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71.64%,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水面舰艇的稳步放量和新型水下装备的研制突破,共同推动了船舶工业的业绩回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军用船舶的订单周期较长,当前接获的订单将为未来2-3年的业绩提供有力支撑,这使得船舶企业的业绩增长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是另一个高增长领域,相关企业如北方导航、高德红外等业绩表现抢眼。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使得低成本、高精度弹药的需求急剧增加。与传统弹药相比,精确制导弹药具有命中精度高、作战效能好、附带损伤小等优势,在俄乌冲突等现代局部战争中已展现出巨大价值。2025年一季度,智明达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左右,实现扭亏为盈;国科军工与某军方单位签订了总金额为7.39亿元的销售合同,这些数据都印证了精确制导弹药市场的旺盛需求。从技术发展趋势看,精确制导弹药正朝着技术集成化模块化多用途化方向发展,同时成本控制成为关键竞争要素,这为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与传统领域的高增长形成对比的是,部分军工细分领域仍处于调整阶段。航天智装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72%,净利润同比下降46.28%;图南股份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32%,净利润同比下降54.09%。这些企业的业绩下滑主要受下游需求波动和产品结构调整影响,但也反映出军工行业内部的结构性分化。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而是国防建设重点调整和市场选择的结果,预示着行业将从过去的"全面增长"阶段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表:2025年一季度军工行业不同领域业绩对比

领域 代表企业 业绩变化 主要原因
船舶制造 中国船舶 净利润增长149.35%-199.21% 海军装备需求释放,民船市场回暖
精确制导弹药 国科军工 签订7.39亿元大单 现代战争形态变化,低成本高精度弹药需求增加
航空航天结构件 图南股份 净利润下降54.09% 下游航空主机厂需求波动,产品结构调整
军工电子 航天智装 净利润下降46.28% 军品采购节奏变化,部分项目交付延迟

军工行业的结构性特征还体现在区域发展差异上。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的军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配套体系日趋完善,而部分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军工企业则面临转型压力。这种区域分化与当地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政策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也反映了军工产业正在经历的空间布局优化过程。

三、订单与关联交易大幅增长,行业基本面加速回暖

2024年底以来,国防军工行业出现了诸多积极信号,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订单的大规模释放和关联交易额的大幅提升,这些迹象明确显示行业基本面已开始加速回暖。订单作为军工企业业绩的先行指标,其增长态势往往预示着未来6-12个月的营收和利润变化,而关联交易的增加则反映了军工集团内部协同效应的增强和供应链体系的稳固。

从订单情况看,2025年一季度军工行业迎来了密集的合同公告期。中航重机子公司签订了合计17.07亿元的锻造产品批产合同,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6.49%;三角防务与某重要客户签订8.75亿元的航空类锻件产品订货合同,占公司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的47.90%;光威复材与客户A签订了总金额为36.64亿元的《物资采购合同》,合同期覆盖至2026年。这些大额订单不仅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业绩保障,更折射出下游军工主机厂需求正在快速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订单集中度明显提高,核心配套企业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这符合军工行业"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方向,也意味着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

关联交易的大幅增长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积极信号。中兵红箭预计2025年日常经营关联交易总金额为55.875亿元,相较2024年预计增加123.7%;洪都航空预计2025年向关联人销售产品、商品85.2亿元,相较2024年实际发生额增长95%;长城军工预计2025年日常关联交易金额为12.02亿元,较2024年实际发生金额有较大增加。关联交易的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军工集团内部配套比例提升,二是军方采购方式调整带来的供应链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降低军工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强了业绩的可见性和稳定性。

从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的数据来看,2025年以来的招标公告和采购需求数量均保持在高位,明显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防预算执行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背景,可以预见军工行业的订单增长具有持续性,而非短期波动。特别是海军装备、信息化装备和智能弹药等领域的采购需求旺盛,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军工行业基本面的回暖还体现在现金流改善和产能利用率提升上。2025年一季度,尽管部分企业营收和利润仍处于同比下降状态,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开始好转。航天智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9.76%,表明企业的回款情况正在改善;纳普雷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8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2.07%,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质量提升。与此同时,主要军工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特别是航空锻造、船舶制造等领域的产能瓶颈得到缓解,为迎接后续订单增长做好了准备。

表:2025年一季度部分军工企业重大订单情况

企业名称 订单金额 占上年营收比例 订单内容 意义与影响
中航重机 17.07亿元 16.49% 锻造产品批产合同 巩固航空锻造核心地位,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三角防务 8.75亿元 47.90% 航空类锻件产品 体现大型航空结构件市场需求旺盛
光威复材 36.64亿元 156.32% 物资采购合同(至2026年)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应用加速
国科军工 7.39亿元 89.74% 武器装备弹药销售合同 精确制导弹药需求爆发
芯动联科 2.7亿元 112.50% 陀螺仪产品销售合同 MEMS惯性器件在军工领域渗透率提升

行业基本面的回暖还得益于军工科研生产管理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军工行业在采购合规化、批量化、通用化、低成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科研生产能力布局持续优化,这些制度性变革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和"竞争性采购"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军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得到结构性改善。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军工行业的基本面改善将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四、新域新质方向蓬勃发展,构建行业增长新动能

在传统军工领域稳步复苏的同时,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增材制造等新域新质方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推动国防军工行业发展的新动能。这些新兴领域不仅市场空间广阔,而且技术迭代迅速,正引领着军工行业向智能化、无人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重塑着行业竞争格局和增长逻辑。

商业航天作为军民融合的典型领域,在2025年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构建了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商业航天动力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天鹅系列火箭发动机完成第100台下线,为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提供了可靠动力保障。从全球视野看,商业航天正经历新一轮投资热潮,SpaceX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创纪录地完成第27次发射,将27颗星链V2迷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卫星互联网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二是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突破大幅降低进入太空成本,三是军民融合政策为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提供了通道。据业内估算,到2027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成为军工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2025年获得了政策面的强力支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设公共无人机起降场150个以上;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荆州市正式印发《荆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主要基于以下逻辑:一方面,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为低空交通、物流、巡检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可行性;另一方面,城市立体交通需求的增长和传统物流方式的成本上升,为低空经济创造了市场空间。军工企业凭借在航空技术、适航认证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正在积极布局这一新兴领域,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市场转化。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军工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改变传统军工生产模式的重要力量。2025年一季度,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4.9%,增速位居制造业前列。在高端应用领域,美国Venus Aerospace公司将在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RDRE)中使用激光粉末床融合技术生产的创新喷嘴,这一案例展示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推进系统中的重要价值。增材制造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实现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型,减轻重量并提高性能;二是大幅缩短研制周期,加速武器装备迭代;三是降低小批量生产成本,满足特种需求。随着金属3D打印工艺的成熟和材料体系的完善,增材制造在航空发动机、航天器结构件、兵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为军工行业带来"设计即制造"的变革。

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与应用是推动新域新质方向发展的基础支撑。MEMS器件、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创新成果正在重塑军工产品形态和性能边界。芯动联科与客户P签订了2.7亿元的陀螺仪产品销售合同,反映出MEMS惯性器件在制导、导航和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华秦科技的高温隐身材料、菲利华的石英纤维材料在新型武器装备上得到规模化应用。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产业化,不仅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还通过国产化替代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增强了供应链安全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军工新材料正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即一种材料同时满足结构承载、隐身、防热等多种功能需求,这将对武器装备设计和制造产生深远影响。

新域新质方向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军工行业的传统生态。一方面,民营高科技企业凭借机制灵活、创新力强的优势,在新兴领域快速崛起,与传统军工央企形成互补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军工集团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孵化平台等方式,加速布局前沿技术领域,保持行业引领地位。这种"央企+民企"的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加快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步伐,将成为推动军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2025年国防军工行业为何会出现结构性增长特征?

A1:国防军工行业的结构性增长特征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首先,国防建设重点发生变化,海军装备、精确制导弹药等成为投入重点;其次,不同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船舶、航发等领域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最后,军工改革深入推进,竞争性采购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这种结构性特征反映了行业从"全面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

Q2:新域新质方向具体包括哪些领域?为何能成为增长新动能?

A2:新域新质方向主要包括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增材制造、MEMS器件、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领域。这些领域能成为增长新动能是因为:市场空间广阔,如商业航天预计形成万亿级市场;技术突破带来新需求,如可重复使用火箭改变航天经济性;军民融合政策支持,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符合智能化、无人化战争发展趋势,获得军方重点关注和投入。

Q3:军工企业的订单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A3:当前军工企业的订单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基础。从需求端看,"十四五"规划后期和"十五五"规划将保持国防投入的连续性;从供给端看,军工产能经过前期的建设与磨合已进入释放期;从政策端看,竞争性采购和装备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特别是海军装备、信息化装备等领域的需求将保持长期增长态势,为相关企业提供持续订单来源。

Q4:国际局势变化对国防军工行业有何影响?

A4:国际局势变化从三方面影响国防军工行业:一方面,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促使各国增加国防投入,为我国军贸出口创造机会;另一方面,技术封锁倒逼自主创新加速,关键材料和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加快;此外,现代战争形态演变推动武器装备研发方向调整,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受到更多重视。总体而言,复杂国际局势强化了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Q5: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军工行业的投资机会?

A5:虽然本报告不提供具体投资建议,但可以关注以下分析维度:一是跟踪国防预算增长和支出结构变化;二是研究各细分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空间;三是分析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订单情况;四是关注军民融合政策导向和产业化进展。需要强调的是,军工行业具有较强专业性,建议普通投资者通过深入研究或专业机构来把握行业机会。

相关深度报告

国防装备-国防军工行业:板块业绩结构性特征明显,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

国防装备-国防军工行业:板块业绩结构性特征明显,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于2025年4月21日发布,共27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国防装备,国防军工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