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银行资产负债跟踪研究报告:央行择机政策的三层深意与市场影响分析

金融-银行资负跟踪:央行择机的三层含义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广发证券于2025年4月23日发布的报告《金融-银行资负跟踪:央行择机的三层含义》,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本文深入剖析央行"择机"货币政策的战略内涵,解读其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深远影响,并结合最新财政政策动向,为读者呈现2025年金融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一、央行"择机"政策的三层战略内涵与实施背景

2025年二季度初,中国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4月13日金融时报发表的《业内专家:如何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文,首次系统性地阐述了央行"择机降准降息"政策的三层战略内涵,这一表述立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通过对政策文本的深度解读和近期市场数据的跟踪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央行货币政策正在从单一目标向多维度平衡转变,这种转变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

第一层含义直指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防御机制。当前中国经济虽然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背景下,外部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央行此时强调"择机",实质上是为应对可能的经济波动预留政策空间。从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金融经济数据表现虽好,但4月份DR001、DR007、DR014等资金利率分别较上期变动+4.2bp、+3.9bp、+7.9bp,这种边际变化反映出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微妙调整。央行需要保持政策灵活性,以防范经济增长短期下滑风险。

政策实施的第二层考量聚焦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2025年财政政策明显前置发力,4月16日财政部公布的国债发行安排显示,25年国债发行额度较24年增加2.32万亿元,增幅显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超长期国债发行从24年5月提前至25年4月,注资特别国债也集中于4-6月发行。这种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客观上会产生加息压力,可能削弱财政政策效果。央行通过"择机"操作,可以有效对冲财政扩张的利率影响,确保政策合力最大化。本期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2338亿元(逆回购操作8080亿元,到期4742亿元,MLF到期1000亿元),正是这种协调性的具体体现。

第三层战略意图关乎金融系统稳定性维护。央行特别提到"资本市场(股市、楼市)遭受冲击暴跌"情景下的应对,这表明防风险已成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近期票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值得关注——1M、3M和6M票据利率分别较上期末变动-46bp、-7bp、-12bp,这种下行趋势反映出银行端票据需求增加,市场供小于求的态势。央行需要保留充足的政策工具,防止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国务院总理在4月18日的专题学习中强调的"关键时间窗口"和"政策时机",进一步凸显了决策层对预期管理的高度重视。

表:2025年4月关键金融市场数据一览

指标 本期值 较上期变动 市场含义
DR007利率 1.69% +3.9bp 资金面边际收紧
1M票据利率 1.06% -46bp 银行票据需求增加
国债发行增量 2.32万亿 同比显著增长 财政政策积极
央行净投放 2338亿元 对冲到期资金 流动性精准调节

从操作层面看,本期央行公开市场呈现出"前三天净回笼、后两天净投放"的特点,保持了税期资金面的相对平稳。这种精细调控反映了央行在"择机"框架下的操作艺术——既避免了大水漫灌,又确保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理解这三层政策内涵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摆布的战略方向选择。

二、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下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新态势

2025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正在重塑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格局。本期政府债券净缴款达到7044.17亿元,预计下期将转为-922.31亿元,这种剧烈波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央行"择机"政策和财政发力的双重影响下,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压力,需要从负债端到资产端进行全面优化。

负债端成本管控成为商业银行的首要课题。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的背景下,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本期末1Y、3Y、5Y、10Y、30Y国债利率分别为1.43%、1.48%、1.50%、1.65%、1.90%,各期限利率呈现偏弱震荡态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面临下行压力,样本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存款利率呈现明显梯度差异。这种利率环境促使银行积极优化负债结构,一方面加大低成本同业负债占比,另一方面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稳定核心存款。本期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达7096亿元,净融资规模为-35亿元,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净融资规模分别为137亿元、-394亿元、266亿元,反映出不同类型银行在负债策略上的分化。

资产端配置策略也因政策协同而调整。在财政发力背景下,"两重"(重大战略、重大工程)、"两新"(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消费等领域成为政策支持重点,这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了明确方向。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评估各类资产的收益风险特征,在政府债券、信贷资产和同业资产之间寻求最优配置。本期债市表现值得关注——各期限国债利率从上期交易关税冲击和国内政策预期的高涨情绪中降温,呈现偏弱震荡格局。受国家托底股市、一季度金融数据表现较好以及贸易摩擦边际缓和影响,市场对宽货币预期有所下降,中短端利率回调幅度更大。对于银行而言,这种市场环境既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机会,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利率波动节奏,灵活调整久期策略。

表:商业银行2025年4月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指标类别 具体指标 本期数值 变动情况 影响因素
负债端 同业存单利率 1.77% 较上期下行3bp 央行宽松预期
  存款挂牌利率(国有行) 0.8%-2.4% 总体稳定 利率市场化
资产端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1.65% -0.8bp 债市情绪降温
  1M票据利率 1.06% -46bp 供需关系变化
流动性 DR007 1.69% +3.9bp 税期因素影响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下周二将迎来缴税走款、周五缴准,但政府债净缴款由正转负叠加MLF操作,预计资金面继续保持均衡。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流动性预警机制,密切跟踪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节奏。本期大行净融出资金规模变化与DR001走势的对比分析显示,大型金融机构在市场流动性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流动性分层可能加剧的预期下,更需要加强头寸管理,防范期限错配风险。本期NCD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1.77%,较上期下行3bp,收益率曲线呈现"短端下行、长端回调"特征(1M、3M分别变动-3.2bp、-0.1bp,6M、9M、1Y分别变动+1.0bp、+2.0bp、+2.0bp),这种变化直接影响银行的负债成本管理和利差水平。

面对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新环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一方面,银行需要深入解读政策信号,预判央行"择机"操作的可能时点和方式;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构建更加弹性化的资产负债结构,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提升收益能力。二季度中小金融机构可能兑现债券浮盈以平滑业绩表现,这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复杂性,银行需做好充分准备。

三、2025年金融市场趋势展望与银行应对策略

进入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市场将面临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商业银行需要基于对政策趋势的准确预判,制定前瞻性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4月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这将成为观察下一步政策走向的关键窗口,银行业需要从短期市场波动和中长期结构转型两个维度做好充分准备。

短期市场走势将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央行"择机"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金融时报文章中提到的三层含义为市场提供了政策框架,但具体实施时点和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下期关注重点包括3月LPR报价和缴准前的央行操作动向。二是财政政策实施节奏。国债发行安排显示,2025年总期数达121期,发行节奏明显前置,这种集中供给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阶段性冲击。三是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仍是重要变量,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出现波动。近期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升值趋势,跨境流动性拐点将至,这对银行的外币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需要因行施策。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应充分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配合央行流动性调节,本期大行净融出资金规模变化已经体现了这一功能。对于中小银行,则需要重点关注同业业务风险,审慎管理同业存单发行(本期存量规模达21.21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1.79%)。从资本工具发行来看,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发行,但永续债发行30亿元,显示不同类型银行在资本补充路径上的差异。商业银行次级债存量已达6.15万亿元(二级资本工具3.92万亿元,永续债2.24万亿元),信用利差变化显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调整,10年期走阔幅度最大,超5BP。

中长期结构性变化更值得银行业高度重视。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推进,央行在4月13日文章中明确提到"支持经济增长并克服通缩压力"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这意味着利率水平将保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深化,银行需顺应"两重"、"两新"、消费等领域的政策导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本期票据利率大幅下行(1M下降46bp至1.06%)反映出信贷供需关系的变化,银行需要动态调整票据融资策略。

表:2025年二季度金融市场关键时点与影响

时间节点 事件内容 潜在影响 银行应对重点
4月21日 3月LPR报价 影响贷款定价基准 重定价策略调整
4月25日 1000亿元MLF到期 流动性边际变化 头寸提前安排
4月下旬 政治局会议 宏观政策定调 战略方向调整
4-6月 特别国债发行 市场供给增加 债券配置优化
二季度 中小银行债券浮盈兑现 市场波动加大 交易策略优化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商业银行需要构建更加敏捷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一是加强政策研判能力,建立央行政策分析的专项团队,提前模拟不同"择机"情景下的应对方案。二是完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运用衍生品等手段对冲波动风险。三是优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适度提升收益。四是差异化布局资产投向,重点支持政策鼓励领域,规避高风险行业。只有将短期应对与长期转型有机结合,银行才能在2025年的复杂市场环境中行稳致远。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央行"择机"政策的三层具体含义是什么?

A1:根据金融时报文章,央行"择机"政策包含三层战略含义:一是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二是对冲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加息压力;三是防范资本市场(股市、楼市)暴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三层含义反映了货币政策从单一目标向多维度平衡的转变。

Q2:2025年财政政策有哪些重要变化?

A2:2025年财政政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国债发行额度较24年增加2.32万亿元,规模显著扩大;二是发行节奏前置,超长期国债从24年5月提前至25年4月开始发行;三是投资方向明确,重点支持"两重"、"两新"、消费等领域。

Q3: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有何变化趋势?

A3:最新数据显示,本期末DR001、DR007、DR014分别为1.66%、1.69%、1.79%,较上期分别上升4.2bp、3.9bp、7.9bp。Shibor1M、3M、6M、9M、1Y则分别下行2.4bp、2.5bp、2.4bp、2.3bp、1.9bp,呈现短端上行、中长端下行的分化格局。

Q4: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近期表现如何?

A4:本期票据市场呈现利率下行、需求增加特点。1M、3M和6M票据利率分别下行46bp、7bp、12bp至1.06%、1%、1.03%,反映出银行端票据需求增加,市场呈现供小于求态势,这与季末信贷投放节奏有一定关系。

Q5: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

A5: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应包括:加强政策预判能力,建立"择机"政策的情景分析;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综合负债成本;灵活调整资产配置,把握利率波动中的交易机会;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防范市场波动冲击;差异化布局政策支持领域的信贷投放。

相关深度报告

金融-银行资负跟踪:央行择机的三层含义

金融-银行资负跟踪:央行择机的三层含义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广发证券于2025年4月23日发布,共48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金融,银行业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