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与连锁化率不断上升,大部分品牌已具备出海的能力

中国餐饮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连锁化率逐年提升。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消费升级,餐饮品牌纷纷加快布局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化潜力。根据最新统计,2024年全国餐饮市场规模已突破五万亿元,连锁化率达到21%。这一趋势不仅为国内品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国际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连锁化、出海能力、国际化

1. 餐饮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反映了消费者对餐饮消费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了5.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市场规模的突破,也显示出消费者在餐饮消费上的信心回升。2024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已达到3.5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9年至2024年7月全国餐饮收入概况
2019年至2024年7月全国餐饮收入概况

市场规模的扩大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密切相关。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健康性,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创新与升级。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中,追求新鲜、独特的用餐体验已成为一种趋势。餐饮品牌通过不断推出新菜品、优化服务和提升就餐环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连锁化率的提升为品牌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美团的数据,2018年至2023年,全国餐饮连锁化率从12%提高至21%,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扩展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意识到,连锁化不仅是提升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2. 餐饮品牌的国际化布局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连锁化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品牌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的统计,目前在海外开设门店的餐饮品牌数量已超过百个,涵盖火锅、中式正餐、茶饮等多个赛道。火锅和茶饮赛道的品牌数量和海外门店数最多,显示出这些品类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

品牌出海的首站选择也显示出一定的规律。大部分品牌在出海首站上选择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分别占比34.8%和29.5%。这种选择不仅降低了市场教育的难度,也为品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海底捞为例,其在海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024年中国餐饮品牌海外首店所在地区分布情况(不完全统计)
2024年中国餐饮品牌海外首店所在地区分布情况(不完全统计)

为了确保在海外市场的成功,许多品牌采取了本地化策略。例如,海底捞在不同国家的菜单上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此同时,品牌还积极与当地供应链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供应稳定。这种灵活的应对策略,使得品牌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市场的变化,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中国餐饮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法律法规的复杂性使得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合规性研究。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商标、劳工等法律法规差异较大,品牌必须确保在当地的运营符合相关规定。

供应链的建设也是品牌出海的一大难题。当前,许多品牌在海外的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依赖于中国出口和当地采购的模式使得品牌在原材料的获取上面临不小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品牌需要在海外建立中央厨房或加工厂,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品牌出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的餐饮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必须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以应对初始投资成本高、汇率波动等带来的风险。品牌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的市场进入策略。

总结

中国餐饮市场的快速增长与连锁化率的提升,为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在出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灵活的应对策略和本地化的调整,品牌仍然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找到发展机遇。未来,随着全球餐饮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国餐饮品牌的出海之路将更加广阔。

相关深度报告

红餐:2024年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

红餐:2024年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红餐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49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餐饮,企业出海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