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硬件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高精度地图等关键技术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整个汽车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本文将探讨智驾技术迭代对车载硬件及配套基建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未来的汽车产业。
关键词:智能驾驶、车载硬件、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高精度地图、车路云一体化
车载感知硬件的革命
智驾技术的进步对车载感知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光雷达,作为高精度感知的关键设备,其市场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在2024年有望达到139.6亿元,同比增速维持在70%以上。这一增长不仅源于新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增加,也得益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

在Robotaxi领域,激光雷达的应用尤为显著。例如,百度Apollo的第六代无人车搭载了4颗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米,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随着Robotaxi商业模式的逐步成熟,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形成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
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其他感知硬件的数量和性能也在智驾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提升。这些硬件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也为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奠定了基础。
AI算力的飙升
智驾技术的发展对车载计算平台的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处理大量的感知数据并做出快速的决策,高算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成为市场的新宠。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200TOPS以上的高算力智驾域控制器出货量同比增长382.29%,达到50.32万辆。这一增长表明,市场对于高算力硬件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

英伟达Orin芯片的广泛采用就是一个例证。Orin芯片拥有254TOPS的AI算力,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其高算力、高可靠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多家车企高阶智驾方案的首选。随着智驾技术的进步,对于更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
为了满足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需求,各大厂商开始加大云端算力基建的投入。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AI训练能力的大幅提升,反映了对于大规模算力资源的迫切需求。这种趋势不仅推动了算力硬件市场的发展,也为相关软件和服务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车路云一体化的推进
智驾技术的迭代不仅推动了车载硬件的发展,也加速了车路云一体化的进程。车路云一体化通过整合车辆、道路和云端的资源,为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了可能。这一进程不仅涉及到车载硬件的升级,也需要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云端平台的建设。
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V2X技术的部署成为关键。V2X技术通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与人之间的通信,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国5G基站累计达到321.5万个,全国车联网路侧通信单元超8500套,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超2000套。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云端平台的建设也同样重要。云端平台通过收集和处理车辆和道路的数据,为车辆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决策支持。随着智驾技术的发展,对于云端平台的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总结
智驾技术的迭代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车载硬件市场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关键硬件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车路云一体化的推进也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汽车产业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互联化,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方式。
相关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智能驾驶行业深度:Robotaxi与车路云共振,智驾关键节点已至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信达证券于2024年10月9日发布,共5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智能驾驶,Robotaxi,车路云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