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以其独特的立体性、局地性、融合性和广泛性特点,深度推动产业和技术的融合,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图景,并展现出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巨大潜力。低空经济产业链条覆盖广泛,主要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关联支持产业,涉及通航、警用、海关以及军用领域,运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
关键词: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立体性、局地性、融合性、广泛性、政策推动、市场规模、产业链、创新应用。
政策推动下的低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从2021年2月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到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的密集出台全方位支持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产业的创新和扩张提供了动力。据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的结果,预示着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在政策的推动下,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争相竞逐的万亿新蓝海。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出台各类政策措施,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布局“低空之城”。例如,成都作为航空工业重镇,拥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多个政策功能叠加优势,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较好、前景广阔。成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产业链,正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展现出低空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产业链的完善与竞争力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其中,上游为研发设计与原材料,中游是零部件制造与集成,下游是应用与服务。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达到5441家,其中上游企业605家、中游企业3543家、下游企业2140家。过去几年间,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显示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成都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工业无人机领域,成都拥有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等龙头企业,产业年均增速超20%,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此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最佳载体,成都沃飞长空作为国内首家“有人驾驶载人eVTOL”适航审定企业,AE200适航进程正在加速,显示出成都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游和下游的强劲实力。
创新应用场景的拓展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是激发产业的核心引擎。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市场需求牵引,引导创新资源要素不断流向低空经济各领域;反过来,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将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带动低空产业集聚成势。低空经济应用市场可初步分为四类,包括消费类、作业类、运输类及长航时长航程应用,覆盖航空运动、低空观光、私人飞行、农业植保、电力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巡检、遥感测绘、应急消防、物流配送、应急搜救、森林消防、通信中继等领域。
成都在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国内同时具备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成都被纳入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具备较为完整的航空装备研制和配套能力。成都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224家,全国占比4.12%,显示出成都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聚集度和竞争力。成都的低空经济企业在无人机、直升机及eVTOL等关键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为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总结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政策的推动下,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成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热点城市,凭借其在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有望在低空经济产业上率先起势,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质生产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