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经济,作为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涵盖了通用航空为主体的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综合经济形态。这一领域不仅包括载人、载货等低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还涉及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关联支持产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低空经济正深度推动产业和技术融合,展现出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低空经济、成都、产业链、竞争力、创新聚集度、环境友好度、资本活跃度
成都低空经济产业链竞争力分析
成都,作为国内航空工业重镇,其低空经济的发展备受瞩目。在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成都的表现尤为突出。成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达到224家,全国占比4.12%,显示出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活跃度和发展潜力。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成都在上中下游均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在产业链上游,成都的研发设计与原材料环节拥有27家企业,全国占比4.46%,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中游环节,成都的零部件制造与集成企业数量达到138家,全国占比3.90%,这一环节是产业链集聚程度的重要体现,成都在这方面的表现显示出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集聚能力。下游环节,成都的应用与服务企业数量为101家,全国占比4.72%,这一环节侧重于应用环节,体现低空经济产业在市场化领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成都在工业无人机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拥有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等龙头企业,产业年均增速超20%,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此外,成都沃飞长空作为国内首家“有人驾驶载人eVTOL”适航审定企业,其AE200适航进程正在加速,这不仅体现了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也预示着其在未来低空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成都低空经济龙头企业竞争力对比
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力量,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竞争力同样不容忽视。成都拥有10家上市企业,在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前十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广州和深圳。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来看,成都有17家,排名第三,居北京和深圳之后,显示出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竞争力。
成都的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零部件制造与集成环节和低空经济应用与服务环节。例如,中无人机、成都纵横等企业在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都有布局,对于成都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在低空经济产业上游的研发设计、芯片、复合材料等领域,中游的通信系统、传感系统、遥控检测、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下游的农业植保、航拍、城市治理、测绘实验等产业环节,成都还需加快引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壮大产业规模。
成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支撑力对比
成都在低空经济的发展支撑力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在创新聚集度方面,成都与上海、北京、杭州、广州同处于第二梯队。成都拥有60余所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均设有航空技术优势学科,每年毕业人数超4万人,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此外,成都还拥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建成“北斗+”产业园、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小型航空器设计制造、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在环境友好度方面,成都在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十城中排名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成都拥有金堂淮州机场等5个通用机场,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以来,成都有人机累计飞行超过40万架次、8万小时,无人机累计飞行超800万架次、60万小时,飞行量均稳居全国前列,在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资本活跃度方面,成都同样表现出色。今年以来,多地组建产业基金,抢占低空发展赛道。成都首支国资管理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也于近日落地,基金目标总规模30亿元。借助产业基金的杠杆效应,成都有望撬动更多资金、资源和力量支持,为低空项目、产业发展赋能。
总结
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无论是在产业链的完整性、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在创新聚集度、环境友好度和资本活跃度方面,成都都展现出了其作为全国低空经济第二梯队城市的崛起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成都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成都将继续加大在研发制造、低空空域、基础设施、场景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全力推动低空经济的起飞,为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