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银金融行业分析:货币政策优化与市场流动性改善

非银金融行业: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调整,有望改善市场流动性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信建投于2025年1月8日发布的报告《非银金融行业: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调整,有望改善市场流动性》,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2025年,非银金融行业在货币政策优化和市场流动性改善的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本文将深入分析证券、保险以及中国香港市场的现状与趋势,探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非银金融、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证券行业、保险行业、中国香港市场

一、货币政策工具优化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2025年,两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和互换便利工具——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通过降低上市公司获贷难度和成本,扩大了合作规模、简化了操作流程。具体而言,上市公司申请股票回购贷款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放款条件和担保要求。此外,对于部分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支持通过与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其中200余家已发布公告披露拟申请贷款上限超500亿元,初步统计2024年全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上限超2500亿元。

互换便利工具方面,央行将开展第二次操作,并扩大了参与机构范围。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中国结算对所有与SFISF业务相关的证券质押登记费用实行减半优惠,这一措施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在开展互换便利业务时的成本负担,提高业务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这些政策优化为市场注入了持续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于证券板块而言,市场流动性改善有望带来估值修复。券商参与互换便利在风险控制指标计量和资金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伴随着二次互换便利的开启,券商仍会继续积极参与,在面临市场波动时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将更加灵活。

二、保险行业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双重机遇

保险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重机遇。负债端方面,利率下行环境下,储蓄险产品优势更加凸显,2025年新单保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价值率方面,在预定利率下调、代理人渠道“报行合一”逐渐推行和保险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的背景下,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率有望延续改善。资产端来看,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见效,宏观经济增长动力有望提升,股市表现有望在政策、宏观经济和较为宽松流动性环境的共振下迎来改善,进而带动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和利润的改善。估值方面,分红险在2025年开门红产品策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有助于降低刚性负债成本、提升长期经营业绩稳健性,长期来看有望带动上市险企估值倍数的提升。

三、中国香港市场的恢复与港交所的alpha属性凸显

12月港股市场有所恢复,恒生指数上涨3.28%,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中国香港市场整体跑赢MSCI World Index的-2.68%。资产端,截至12月31日港股整体市值为34.03万亿港元,较11月底上涨3.78%;资金端,12月以来港股成交活跃度有所下降,ADT为1418.74亿港元,环比-12.15%。利率方面,12月HIBOR利率再次上行,截至12月31日,6M HIBOR达4.20%,环比-0.01pct。随着HIBOR维持高位,预计港交所的投资收益将持续高涨,“对冲”效果有望凸显。

中国香港市场上充足的资本以及多元的投资者基础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通过“A+H”上市,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并能够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A股已上市企业的不断涌入,亦将为港股带来充足的外生市值增量,港交所的alpha属性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凸显。据统计,年内已经有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等A股上市企业在港股上市,合计募资金额达420亿港元;目前,仍有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确认准备在港股上市,若假设平均而言每家公司将总股本的5%在港股发行上市,则预计为港股带来的增量市值将达到1184亿港元。

相关FAQs:

问: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优化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答: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优化通过降低上市公司获贷难度和成本,扩大了合作规模、简化了操作流程。上市公司申请股票回购贷款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放款条件和担保要求。这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增强市场信心,稳定股价。

问:保险行业在利率下行环境下的优势是什么?

答: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储蓄险产品优势更加凸显,居民在开展稳健保值增值投资时会更加关注再投资风险,储蓄险产品能在更长周期内提供稳健增值的优势更加凸显,整体来看2025年新单保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同时,预定利率下调、代理人渠道“报行合一”逐渐推行和保险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上市险企负债成本预计可进一步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有望延续改善。

问:中国香港市场的恢复对港交所意味着什么?

答:12月港股市场有所恢复,恒生指数上涨3.28%,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中国香港市场整体跑赢MSCI World Index的-2.68%。A股已上市企业的不断涌入,亦将为港股带来充足的外生市值增量,港交所的alpha属性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中国香港市场上充足的资本以及多元的投资者基础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通过“A+H”上市,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和全球竞争力,并能够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非银金融行业的分析。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为证券行业注入了持续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保险行业在利率下行环境下迎来了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重机遇,新单保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率有望延续改善。中国香港市场的恢复和A股已上市企业的不断涌入,为港股带来了充足的外生市值增量,港交所的alpha属性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凸显。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非银金融行业的积极发展,为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关深度报告

非银金融行业: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调整,有望改善市场流动性

非银金融行业: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调整,有望改善市场流动性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于2025年1月8日发布,共25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非银金融,货币政策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