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债券深度报告:详解居民“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和“存款搬家”

债券深度报告:详解居民“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和“存款搬家”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国平安于2025年10月20日发布的报告《债券深度报告:详解居民“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和“存款搬家”》,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居民的储蓄和存款行为对经济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2025年债券深度报告聚焦于居民“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和“存款搬家”这三个关键概念,深入剖析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的财务决策逻辑,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反过来作用于经济的各个层面。这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制定更合理的策略,也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居民超额储蓄;居民超额存款;存款搬家;经济影响;金融市场

一、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与“超额存款”的规模现状

我国储蓄率的国际对比与国内趋势

我国储蓄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这是理解居民“超额储蓄”和“超额存款”规模的重要背景。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国民储蓄率(全部储蓄与GDP之比,涵盖个人、公司、公共部门等)显著高于许多其他国家。这种高储蓄率反映了我国居民长期以来较为保守的财务观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意识。

从国内纵向时间序列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2012 - 2017年期间,居民储蓄率趋势下降,核心原因是居民背负了更多的房贷。随着房地产市场在这一时期的回暖,居民为购房增加了大量贷款,这直接挤压了储蓄的空间。从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清晰看到,住户贷款占净金融投资的比重系统性上升,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也随之提高。例如,在这一阶段,许多家庭为了实现购房梦想,不得不削减日常消费和储蓄,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房贷。

2018年以来,居民储蓄率随着住房贷款增速的回落而有所稳定。但2020年疫情爆发后,我国储蓄率的走势整体相对平稳,甚至有小幅的上升。这表明在疫情的冲击下,居民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更倾向于持有储蓄以应对不确定性。如果以2015 - 2019年居民储蓄率的均值作为“正常储蓄率”,通过简单测算可知,2020 - 2023年我国积累了大约5万亿的“超额储蓄”。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在特殊经济时期,居民储蓄行为与正常经济条件下的差异。

时间区间

储蓄率变化情况

主要影响因素

2012 - 2017年

储蓄率趋势下降

居民背负更多房贷,挤压储蓄空间

2018年以来

储蓄率随住房贷款增速回落而稳定

房贷压力减轻,储蓄趋于稳定

2020 - 2023年

储蓄率相对平稳且有小幅上升,积累约5万亿超额储蓄

疫情冲击,居民风险偏好降低

住户存款增长快于储蓄及“超额存款”规模测算

与储蓄相比,住户存款上升得更快。从住户储蓄的结构来看,2018年以来,住户存款占住户储蓄的占比明显上升;从住户存款占M2的占比来看,2018年以后也出现了系统性的上升。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面对未来可能的经济波动、就业压力和医疗教育等支出,居民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以确保财务安全。

“房住不炒”政策的实施使得存款从“向房地产搬家”转为“向银行回流”。在过去,房地产市场是居民资金的重要流向,但政策的限制使得居民对房地产投资的热情降低,转而将资金存入银行。此外,资管新规后,信托等非标资产规模缩减、理财打破“刚兑”,这类“类存款”消失。根据理财产品资金余额规模缩减数据和社融信托贷款缩减规模数据合计,这部分规模大约在13万亿,居民资金回流至安全的存款。

通过两种方式测算得到当前的“超额存款”规模大约在17 - 20万亿左右。一种方式是用2014 - 2018年增量存款占当年名义GDP占比作为基准值,计算得到2019年以来累计的“超额存款”大约在33.5万亿左右;另一种方式是从住户存款占M2的占比来看当前存量(以2018年住户存款占M2的占比作为基准值),计算得到当前的“超额存款”规模大约在30.8万亿左右,扣除13万亿左右的“类存款”的转移后,得到超额存款规模大约在17 - 20万亿左右。这一庞大的“超额存款”规模若流向权益市场或理财市场,将带来十分可观的增量效应。

项目

数据

2020 - 2023年超额储蓄

约5万亿

2019年以来累计超额存款(方式一)

约33.5万亿

2019年以来当前存量超额存款(方式二)

约30.8万亿

扣除类存款转移后超额存款规模

约17 - 20万亿

非标资产及理财规模缩减(类存款转移)

约13万亿

二、居民“存款搬家”的历史复盘与当前趋势

几轮居民“存款搬家”的历史回顾

若住户存款增速连续下降且和M2存款增速的差趋势性下降,体现存款的结构性变化,可能意味着居民“存款搬家”。从2008年以来,住户存款增速和M2存款增速差趋势性下降主要有五轮,分别是2009年全年、2012年末 - 2016年初、2017年下半年 - 2018年初、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4月、2024年9月以来至今。不过,2024年9月至今的住户存款 - M2增速差下降主要是M2回升带来的,并非典型的存款搬家。2020年1 - 4月以及2024年9月以来,前者是疫情后大量流动性投放抬升M2,后者更多是手工补息影响逐渐缓释后的企业存款增速上升带动M2增速上升。

复盘这几轮典型存款搬家,居民存款主要流向股市或理财。在股市改善期间,住户存款 - M2增速往往有下降。例如2009年、2017年下半年 - 2018年初、2014年末 - 2015年初、2019年下半年,这四轮居民存款搬家都伴随股市的改善或企稳。而2020年3月 - 2020年末的这一轮股市改善并没有带动居民存款明显转移,主要是由于疫情后的特殊背景下,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上升,2020年居民储蓄率明显上升。

2012年末 - 2015年的居民存款搬家持续时间最长,伴随着理财规模的迅速扩张。当时金融创新活跃,监管对于“刚兑”的限制并不严格、对银行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工具也多以鼓励为主,理财作为存款的替代品,走进了居民的储蓄中。2017年下半年,也主要伴随着居民存款流向理财。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央行多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流动性偏紧,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利率上升至较高水平,和银行存款利率的差距明显增大,居民存款流入这类广义基金产品。

存款搬家时间段

主要流向

背景特点

2009年全年

股市

经济在4万亿政策推动下趋势性扩张

2012年末 - 2016年初

理财、股市

金融创新活跃,理财规模迅速扩张

2017年下半年 - 2018年初

理财、股市

金融去杠杆,货币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差距增大

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4月

股市

资金面相对平稳

2024年9月以来至今

非典型存款搬家,主要是M2回升带动

手工补息影响缓释,企业存款增速上升

存款搬家对债市的影响及当前趋势

存款搬家对债市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对资金面的支持程度,整体而言偏空的概率更大。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影响表现各异。2009年全年,经济在4万亿政策推动下趋势性扩张,居民存款流入股市,债市整体走熊。2012年末 - 2016年初,居民存款流向理财和股市,但2013年矛盾主要聚焦在资金面,2014 - 2016年债市处在央行宽松 + 机构嵌套背景下的趋势性牛市。2017年下半年 - 2018年初,居民存款流向股市和理财,但2017年货币周期整体趋势性收缩,债市整体走熊。2019年下半年,居民存款流向股市,资金面相对平稳,债市整体震荡。

本轮居民存款搬家情况较为特殊。住户存款增速并未明显下降,2024年9月以来至今整体并未伴随着住户存款自身增速的明显下降,住户存款增速整体平稳。更多是手工补息影响逐渐缓释后的企业存款增速上升带动M2增速上升,导致住户存款增速 - M2增速收敛。背后的原因是居民储蓄意愿居高不下,导致从住户存款增速来看,居民存款搬家并没有实质性的明显发生。然而,居民存款搬家的动能正在积蓄。24年以前,出于存款定期化、手工补息等原因,存款利率调降对于存款成本的影响并不顺畅,24年以来大行存款利率调降带动存款成本有效下行。存款利率下降后,居民存款逻辑上有流向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的动力。从存款结构中也可以观察到,24年以来居民存款有活化的趋势,理论上为新一轮存款搬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25年7月以来的权益明显走牛,预计对居民存款有一定吸纳效果。

影响时期

存款搬家主要流向

债市表现

央行资金面支持情况

2009年

股市

走熊

4万亿政策推动经济扩张

2012年末 - 2016年初

理财、股市

2014 - 2016年牛市,2013年受资金面影响

央行宽松 + 机构嵌套

2017年下半年 - 2018年初

理财、股市

走熊

货币周期趋势性收缩

2019年下半年

股市

震荡

资金面相对平稳

当前

动能积蓄,权益市场有吸纳可能

待观察

居民储蓄意愿高,存款利率下降有推动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FAQs)

​什么是超额储蓄?​

超额储蓄并非官方统计指标,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指的是在某个时期(通常是经济冲击时期,如新冠疫情),家庭部门的实际储蓄总额与在正常经济条件下预期的储蓄水平之间的差额。例如在我国,以2015 - 2019年居民储蓄率的均值作为“正常储蓄率”,2020 - 2023年积累了大约5万亿的超额储蓄。

​超额存款和超额储蓄有什么区别?​

居民总储蓄包含存款、理财等各类金融投资以及住房等实物资产投资,而住户存款是居民总储蓄的一部分。超额储蓄强调的是家庭部门实际储蓄与正常预期的差额,涵盖了多种储蓄形式;超额存款则是通过特定测算方式得出的居民存款中超出正常水平的部分,当前测算规模大约在17 - 20万亿左右。

​居民存款搬家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居民存款搬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多面性。当居民存款流向股市时,可能会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推动股市上涨,促进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发展;流向理财市场时,能推动理财业务扩张,促进金融创新。但如果大量存款从银行流出,可能会对银行的资金来源和信贷投放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存款搬家的趋势也会影响消费市场,若居民将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期消费。

相关深度报告

债券深度报告:详解居民“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和“存款搬家”

债券深度报告:详解居民“超额储蓄”、“超额存款”和“存款搬家”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国平安于2025年10月20日发布,共2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债券,存款搬家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